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天工开物》是世上首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巨著。它图文并茂、注重实际及实践。它对中国古代各项技术都有系统地总结,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全面反映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成就。
《天工开物》一书在明末崇祯十年初版发行,很快就引起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早就引用《天工开物》的有关论述。到了第二版在清初顺治年刊刻发行,《天工开物》在南北各地流通,成为向国外出口的书籍之一。
到了康熙、雍正年间出版的《古今图书集成》和乾隆年间的大型农书《授时通考》中,也大量转引《天工开物》内容。清代著名科学家吴其的著作《滇南矿厂图略》和《植物名实图考》、道光年间的兵书《祝融佐治真诠》、岑毓英主编的《云南通志·矿政》篇、卫杰的《蚕桑萃编》,以上众多古籍,都多次引用引证《天工开物》。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刘岳云发表的《格物中法》中,几乎把《天工开物》所有主要内容都逐条摘出,再加以分类,写出按语,补充说明和注释。
《天工开物》中的内容,也令世界改变起来。这本书先在17世纪逐渐传入日本。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日本本草学家见原益轩,在《花谱》和《菜谱》二书的参考书目中列举了《天工开物》,是日本提到《天工开物》的最早文字记载。到了公元1771年,日本书商柏原屋佐兵卫,发行了刻本《天工开物》,是为日本及外国首个翻刻本。实学派学者佐藤信渊,依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思想,提出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夫开物者乃经营国土,开发物产,富饶宇内,养育万民之业者也」。
《天工开物》18世纪传到朝鲜,受到李朝后期知识界尤其实学派学者的重视。另一方面,18至20世纪时,《天工开物》在欧美国家传播,并翻译成多种西方语言。现时,一些欧美大型图书馆都藏有此书不同时期的中文本。其中,法文译本取汉名为《桑蚕辑要》,也能反映出当时欧洲对蚕桑技术的重视。当时,因防治疾病的经验不足,导致生丝大量减产。由于《天工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产生极大影响。
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拉开序幕,但农业生产依然落后,播种还在使用人工播种,随意的种子密度和覆土深度,直接影响出苗率。而此时,中国已经在使用播种机了。当《天工开物》传入后,也直接推动欧洲农业革命。
另一方面,欧洲从12世纪学会造纸后,一直以破布为原料单一生产麻纸,18世纪以后耗纸量激增,但破布供应有限,但当造纸从《天工开物》中看到,能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结果缓解造纸原料危机。
《天工开物》在世界有极大影响,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但这本着作在清代乾隆年间成为了中国禁书。事缘乾隆设四库馆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天工开物》中有「北虏」、「东北夷」等字样,视为「反清」。
而在江西进献书籍中,发现宋应星之兄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宋应星友人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也具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因此,《天工开物》并没有收入《四库全书》。至于《天工开物》单行本,也较难见到,但仍可从《图书集成》及《授时通考》中,看到该书几乎全部内容。到了乾隆末期至嘉庆、道光年后,《天工开物》有逐渐解禁的趋势,于是公开引用《天工开物》的清人著作也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