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穿天节是襄阳特有的节日和习俗,源于周朝才子郑交甫在襄阳万山偶遇汉水女神,相赠佩珠定情的美好传说,反映了襄阳人民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襄阳城里的百姓来到万山,乘舟沿汉水而下,在江边聚会,在沙滩上捡拾汉江中游特有的带孔窍的小石头,用丝线穿起来佩戴在身上,祈盼遇上好运。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这个传统节日,增强保卫汉江母亲河的意识,促进旅游业发展,2006年春节期间,襄阳市部分文化工作者提出重拾襄阳穿天节。目前,穿天节已经成为我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和民俗名片。
那么,什么是穿天石呢?请细细阅读下文:
穿天石,亦称穿心石,产于襄阳市汉江中。穿天石是一种乳白色的小石头,上面有天然形成穿透石头的孔窍。《云林石谱》:“襄州江水中多出穿心石,色青黑而小,中有小窍。土人每因春时,竟向水中摸之,以卜子息……”
穿天石是汉江石的一种,即有孔眼的小石头,古时已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公元前977年,西周初期,昭王攻楚在汉水被溺死时,他被二侍女延娟、延娱“夹拥王身,同溺而死”。“数十年间,人于江汉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江汉之人,祀于江湄”。“暮春上巳元日(按:三月三),禊集于祀间”。该事《列仙传》等均有记载。襄阳百姓为纪念此事,每年的正月二十一日这一天(郑交甫遇神女的日子)倾城而出,云集万山脚下,然后顺江而下,沿江捡拾穿天石,系上细绳佩戴以避邪。这项活动逐步演变为穿天节。
襄阳为什么会有穿天石?因为汉水上游是在秦岭和大巴山的夹缝中流过,而秦岭和大巴山都曾是岩浆长期反复强烈活动地区(寒武纪时期)。岩浆中有许多矿物成分,其中包括石英、方解石等,这些矿物经过多少亿年的侵蚀、风化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石头。有的石头中含有一些杂质。石头经过汉水1000多公里的冲刷,一些杂质被溶解和冲掉,到汉江中游的襄阳段,就会较多出现有自然孔洞的石子,这就是襄阳人所说的穿天石。襄阳以上汉水中穿天石少,因为冲刷得还不够;襄阳以下汉水中穿天石也少,因为细沙淹埋了石子。穿天石产在襄阳是襄阳人的福气,是复活穿天节的物证。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