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文/纳兰谈史
在上一讲中,咱们讲到了陈桥兵变中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夺得了后周政权,缔造了传奇的北宋王朝。但在赵匡胤的北宋政权刚刚建立之初,却遇到了跟五代十国类似的生存危机。
一方面是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的篡逆之风现象棘手,权臣之间制衡困难,国家积贫积弱情况加剧。另一方面是外部乱世动荡的形势有待结束国家趋于统一。并且北宋王朝也朝着富国强兵这个方向而不懈努力着。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中极为平淡的一天,宋英宗驾鹤西去,接着年纪轻轻的宋神宗继位了。作为赵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以先辈太祖皇帝为榜样,渴望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大展拳脚成为彪炳史册的治世贤君。上天很眷顾他,赐予了这个年轻的皇帝许多大家耳熟能详治世名臣(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面对着北宋王朝当下的烂摊子,这个年轻的领导者似乎有些迷茫,但他心里却笃信着一定能够像历史上的优秀变革家一样,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王朝的富国强兵,并对不确定的政治改革充满着无限期待。
王安石的出现,让宋神宗又喜又惧,还有着几分淡定。宋神宗感觉自己遇到了知音和替自己表达观点的代言人,王安石感觉自个儿遇上了明主,终于有了实现自己变法理想的机会,两人可谓是一拍即合。王安石坚信那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勉励语,他知道漫漫变革路上的艰难险阻,他也知道这样做只能勇往直前,变法没有退路,哪怕可能会被悠悠青史骂的体无完肤,即便他是个有操守有气节的士大夫。
有变革就一定会有反对的声音,这个道理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无数次。变革实质上就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分配,蛋糕是固定的,分别人的多了,自己自然就少了。
王安石一直大胆的强调宋太祖制定的规章制度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他给宋神宗写的《言事书》中表明了自己对国家政治改革的个人观点。他企图在国家财赋、军事、教育甚至是选举各个领域进行大洗牌,并大胆的提出要对官绅豪强的地主阶级进行一定的制裁,必然导致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强烈抨击,如此大规模大手笔深层次的调整阶层利益关系,要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
笔者认为,王安石试图阐释义理学说、升华儒家学术本无可厚非,但试图通过新法来达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制衡格局并非明智之举,也是其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宋朝早在开国之初宋太祖已把规矩定下,并将财权与兵权从相权中分割开来,已经成为了北宋政权明面上的统治家法而代代相传,王安石可以触及官僚体系利益,但试图逾越统治者的底线让宋神宗怀疑他变法的企图,便是变法最为失败的地方了。
参考文献:《宋史》、《宋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