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庄子》中倏忽二帝为浑沌开窍的故事,竟然说的是宇宙大爆炸?

《庄子》中倏忽二帝为浑沌开窍的故事,竟然说的是宇宙大爆炸?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我们曾经讲过一个“庄周梦蝶”的故事。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还写了另一篇与宇宙有关的寓言,叫做“浑沌开窍”,简译如下。

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中央之帝名浑沌。倏忽二人经常在浑沌之领地相遇同乐,他们可怜浑沌无目无耳无鼻无口无心无智无识,只有混沌一团,无法享受世俗之美好。倏和忽商量为浑沌凿开七窍而报答他。于是他们就一天凿一窍,凿到第七天,七窍全凿通时,浑沌就死了。

《庄子》中倏忽二帝为浑沌开窍的故事,竟然说的是宇宙大爆炸?

图片来自网络

庄子善于借用古代神话故事改造为寓言以阐述其哲学思想。此篇寓言中的浑沌,取之于中国古书《山海经》中的创世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几乎每个古老的文明都有他们的创世神话。以上两句所说的是中国古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一章中也有上帝造物七天而完成的说法。

庄子将创世之初宇宙的渾沌状态拟人化,讲述了一个倏、忽、渾沌三个人的故事,庄子在文中并没有交代清楚浑沌为什么七窍一通就死了?但正是这种言犹未尽的风格才给予了后人无限联想的空间。认为他是在宣扬他崇尚自然,有道无为的道家思想:凡事不可强求,只能顺其自然。

在古汉字中,“倏”字和“忽”字都是“极快”的意思,与时间有关。倏为南帝,忽为北帝,混沌中间之帝,这儿的南、北、中显然是代表空间。这个故事描写得太妙了,时空交接处为“混沌”,七日之后,混沌开窍而死去,宇宙是否就从混沌中诞生了?这不就有点像是现代宇宙学中大爆炸模型的写照吗。

《庄子》中倏忽二帝为浑沌开窍的故事,竟然说的是宇宙大爆炸?

图片来自网络

神话毕竟是神话,七天便创造了世界的一切,想象得太简单了!科学不一样,宇宙如何从混沌一团走向尘埃落定?如何组织合成了现有的各种物质成分?以致于最后如何演化、凝聚,形成星球星系?直到诞生生命、产生意识,进化到人类。其中每一步都要有合理的理论模型来支持和解释。所幸物理学从伽俐略牛顿之后发展了几百年,加上其它科学技术近几十年来的长足进展,人类的知识宝库中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从微观、宏观、到宇观,从电子、中微子、夸克等基本粒子,到电力系统、网络系统,再到核能的研发和利用、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几乎各个层次的理论和实验都能够在宇宙演化的漫长旅程中找到相关的应用。

为宇宙建造数学模型的弗里德曼是个数学家,其理论涉及的仅是宇宙的几何性质以及空间随时间变化的膨胀动力学。伽莫夫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宇宙热爆炸理论,则包含了更多的物理内容,描述了宇宙演化和膨胀中的物理过程。

连古人都能想象宇宙诞生的景象。科学家们从宇宙膨胀的事实,自然地推论追溯到宇宙的过去。比利时的一位神父勒梅特,同时也是天文学家,他了解到哈勃的工作之后提出一个假设:现在的宇宙是由一个“原始原子”爆炸而成的。这可算是大爆炸说的前身,实际上,勒梅特当初也和弗里德曼一样,独立地找出了爱因斯坦方程的解。第七章中介绍的FLRW度规,以四位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第一个字母F指的是弗里德曼,第二个字母L指的就是勒梅特。

《庄子》中倏忽二帝为浑沌开窍的故事,竟然说的是宇宙大爆炸?

勒梅特。图片来自网络

伽莫夫接受并发展了勒梅特的思想,于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他认为宇宙的早期既没有星系,也没有恒星,显然也不可能是勒梅特所说的一个“原始原子”,而应该是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始火球”。这个火球宇宙迅速膨胀,密度和温度不断降低,然后才形成化学元素以及各种天体,最后演化成为我们现在的宇宙。

伽莫夫本是原苏联物理学家,1933年借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离开了斯大林专制时代的前苏联,在居里夫人的帮助下从事物理研究,最后定居美国。在西方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下,伽莫夫如鱼得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达到事业的顶峰。

根据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从高温高密的原始物质状态开始演化和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核物理已经成为研究的热门,战争中一大批美国物理学家对原子弹的成功研发又将这个领域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伽莫夫也不例外,将量子物理成功地用于原子核的研究,与众不同的是他将这个领域的成果应用到他年轻时候就着迷的宇宙学中。

二十世纪40年代,弗里德曼早已去世,伽莫夫却难以忘怀当初听这位老师讲授广义相对论时给予他的巨大心灵震撼。于是,伽莫夫指派他的学生阿尔菲研究大爆炸中太初核合成的理论。伽莫夫是个极为诙谐有趣的科学家,从列宁格勒大学时代开始,就喜欢开玩笑。即使人到中年,幽默感仍然有增无减,从他发表这篇大爆炸模型论文的过程便可见一斑。

《庄子》中倏忽二帝为浑沌开窍的故事,竟然说的是宇宙大爆炸?

图片来自网络

伽莫夫和阿尔菲研究了大爆炸中元素合成后认识到,宇宙的温度随着爆炸后其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跟据阿尔菲的计算,从早期极热的状态(大约109K)推算到今天,宇宙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应该冷却到绝对温度5K左右,这是对之后发现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最早预言。论文发表之前,伽莫夫“玩”心大发,发现阿尔菲和他自己的名字第一个字母正好和α、γ谐音,心想中间再加个β就好了,可以拼凑成一个有意思的作者组合(希腊语开始三个字母)。于是便说服当时已经颇有名气但并未参加此项具体研究工作的汉斯·贝特入伙,又将论文在1948年4月1日愚人节那天发表,称为αβγ理论。此举当时就引起阿尔菲的不快,甚至多年后仍然微有怨言。

但是,宇宙大爆炸学说让一般人听起来离奇古怪,不可思议,也未被当时科学界主流广泛接受。即使到了上世纪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如果谁在科学报告会上提到宇宙诞生于一场“大爆炸”,仍然会引起听众一片哄笑,大多数人士会认为这是出于报告人的宗教信仰,或者是属于某种奇谈怪论。使得科学界的看法最后逆转的是半个世纪之前偶然被新泽西州两个工程师所观察证实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庄子》中倏忽二帝为浑沌开窍的故事,竟然说的是宇宙大爆炸?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示意。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方面,也由于天文学家们纠正了哈勃原来测量中的不足之处,从当时更为准确的哈勃参数推算出来的宇宙年龄增加到100-200亿年,与最老的天体年龄相吻合,这个理论才逐渐被科学界接受。现在,大爆炸模型已经得到了当今天文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虽然许多疑问尚存,但基本上被物理主流认为是迄今为止解释宇宙演化的最精确模型。

不过,大爆炸这个名字经常引起人们的误解,使大众认为宇宙是无中生有地从一次“爆炸”中产生。固然,仅仅从广义相对论,或者是由其导出的弗里德曼方程而言,似乎可以将时间一直倒推至零点(t=0)。但这个零点实际上只对应于数学上的时间奇点,并无明确的物理意义。

后面我们还将详细解释这些概念上的迷思,目前仅提醒读者注意:当宇宙空间的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广义相对论便不适用了,应该代之以结合了量子效应的更深一层的引力规律,但目前我们尚未有如此的物理理论。

当年伽莫夫研究的太初核合成,是宇宙年龄从3分钟到20分钟之间的一段时间。如果用“原始火球”来形容早期宇宙的话,应该是最早能够观测到的“最后散射面”,那时候的宇宙从不透明变成透明,发射出大量光波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环绕我们周围的“微波背景辐射”。“最后散射面”的确如同“浑沌开窍”,但那时候宇宙却早已诞生,差不多长到38万岁了!不过,与现在的138亿岁比起来,当然还只能算是婴儿阶段。

《庄子》中倏忽二帝为浑沌开窍的故事,竟然说的是宇宙大爆炸?

(摘自《永恒的诱惑:宇宙之谜》,作者:张天蓉)

相关阅读

  • 逐梦太空 长征天问致屈原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天问屈原,早在几千年前,屈原就在《天问》中写道: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开始了对宇宙大地的问道探索。如今长征七号的成功首飞,更是让我们对宇宙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