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古代文学作品选
Vol.291
作品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在攻打城郭的日子里,必然会遇上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够高,护城河不是不够深,武器装备更不是不尖利,粮食也不是不充足,然而一旦有敌军攻来,守城的人就会弃城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要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迁到其它地方去,不能单纯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要巩固国防不能单靠山河的险要,要威慑天下不能只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归顺这样的力量,去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解读分析
本篇出自《孟子》卷四《公孙丑下》 ,是一篇论证鲜明、简短精炼的论说文。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阐述,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从而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文章开头首先提出了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分两层加以论证:第一层拿天时于地利相比较,突出了地利的重要性;第二层拿地利与人和相比较,又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接着指出争取“人和”在于“有道”,最后归纳总结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层层推进,结构严谨完整。
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气势充沛,文气浩然。这篇《得道者多助》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有着鲜明的孟子散文的特色。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打开一往网易云音乐官方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