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苏轼:纵有称谓六七十,天下谁人不识君

苏轼:纵有称谓六七十,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一个人称谓的多少,与性别有关 ,与时代有关,与名气和社会地位有关。

芸芸众生都是有名无字,古代普通女性,连名也没有,大都以大妮、二妮呼之。普通男性除了有名外,顶多会有个乳名,或者有个绰号。只有知名人士则有更多称谓。

中国古代文人中,苏轼称谓之繁多之复杂大概是绝无仅有的。袁庭栋先生在《古人称谓》中,搜罗苏轼的称呼有:苏轼、苏子瞻、苏子平、苏和仲、苏同文、大苏、苏二、大苏公、苏长公、眉山公、苏眉州、峨眉先生、苏贤良、苏太史、苏使君、东坡居士、苏东坡、雪堂、苏副使、狂副使、老农夫、雪浪翁、长帽翁、苏尚书、苏礼郎、苏学士、苏翰林、苏内翰、苏端明、苏徐州、苏惠州、大坡、老坡、谪仙人,东坡翁、坡翁、东坡道人、坡仙、坡公、东坡老人、东坡病叟、坡老、苏公、苏仙、苏子、西湖长、秃鬓翁、白发兄、香案吏、玉堂仙、老泉山人、铁冠道人,思无邪斋、笠履翁、苏玉局、玉局翁、德有邻室、毗陵先生、髯苏、髯公、髯翁、文星、奎宿、妙喜老人、苏文忠公、苏文忠……

除以上所列,苏轼还有戒和尚、眉阳居士、仇池公、泉南老人、水东老人、海上道人等别称。

苏轼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称谓?这么多称谓从哪来的,有什么区别?

苏轼:纵有称谓六七十,<a href='https://www.som88.net/tags/tianxiashuirenbushijun_51929_1.html' target='_blank'>天下谁人不识君</a>

一、名与字——来自长辈的期望

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也是第一个见面礼,是父母对孩子一生的美好祝福!当子女出生后,长辈要给子女取一个名,在一生中,只有这个名才是最正式的称谓,因此称“大名”,而在古代社会这个名要入官服的户籍簿,因此这个名又叫“官名”。

苏轼,字子瞻。名和字都是其父苏洵所起,并寄托了对儿子的期望。《嘉佐集·名二子说》:“轮福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字字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名似乎暗含有“促其自励以成大器”之意。字子瞻之“瞻”,即远望,盖取《左传》“登轼而望之”之意。 苏轼之“轼”字的古义,是指车子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子瞻”即凭栏而望,恰是对“轼”的发挥。

为什么古人起了名,还要起字呢?古人认为成年之后,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的了,所以取一个字让人称呼。什么时候才起字?给孩子起字是件很庄重的事。《礼记 曲礼》记载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论男女,成年才取字,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人称呼他。

名与字之间有什么关系?《颜氏家训·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是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含义的诠释或名的内涵的发挥,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不仅如此,名与字之间,其意或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或由此及彼。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鲍照字明远,陶潜字渊明,杜甫字子美,白居易字乐天等等,都是词义互见,相辅相成的。

一般来说,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比如,孔子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一般地说, 下级面对上级,臣子面对君王,晚辈面对长辈,要自称名。称谓对方时,称对方的字比较礼貌。尤其是下级谈及上级、臣子谈及君王、晚辈谈及长辈,绝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称字。至于平辈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以称字的多。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因为直呼严武父亲的大名,把严武惹火了,他“回骂”杜甫“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杜审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严武“回骂”又升一级,可见相互称谓要求之严格!

二、号——自称

苏轼最著名的号便是“东坡居士”。苏轼贬黄州后,友人马正卿为他在郡中请得“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他为这块亲自躬耕并解决生活问题的荒地取名“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苏轼取“东坡”为号还有仰慕白居易的意思,因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曾于东坡屋地栽花自娱,诗尝数言及“东坡”,苏慕而效之,遂以为号。苏轼还自称“苏子”。

苏轼:纵有称谓六七十,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号是本人所起,不受家族、行辈的限制,也和名字没有必然联系,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就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明末画家朱耷在明亡后取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也有人喜欢以地名风物为号,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李白五岁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之青莲乡,后自号“青莲居士”。白居易晚年在洛阳香山寺居住,因号“香山居士。

三、绰号

苏轼的朋友多,朋友给他起的绰号也多,如长帽翁、秃鬓翁、白发兄、笠履翁 、苏大胡子等。

“绰号”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时人称其为“三旨相公”;《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如呼保义宋 江 、玉麒麟卢俊义、 智多星吴 用 、豹子头林 冲、小李广花 荣 、小旋风柴 进、花和尚-鲁智深 、急先锋索 超、神行太保戴宗、赤发鬼刘 唐 、黑旋风李 逵等等。

有些文人还因传闻轶事或佳句而得号,如晚唐温庭筠年轻时参加科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宋代词人张先因有三句写“影”的佳句,被誉称为“张三影”;清初王士禛作《漱玉词》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之句,遂号“王桐花”,都有“绰号”的意味。

苏轼:纵有称谓六七十,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谥号

苏轼于1101年病卒于常州,直到南宋孝宗朝(1163),才给予平冤昭雪,恢复名誉,并赠太师,谥号文忠。后人遂称苏轼为“苏文忠公”。

古代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其生平。这个称号就是谥号。由皇帝颁赐。谥号有褒贬之分,一般以褒为主。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明徐光启称徐文定、清纪昀称纪文达等。用封号的,如唐代颜真卿封鲁郡公,故称颜鲁公;宋代王安石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司马光追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谥号一般当朝追谥,个别是后朝追谥。苏轼的谥号就是南宋朝追谥的。 对于特别人物,如孔子和关羽,则受到历代皇家追谥

对孔子的追谥,几乎历代都有,封号大概有二十多个。元代以前多封为”王“,如“文宣王”、“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代以后多封为”先师“,如“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

苏轼:纵有称谓六七十,天下谁人不识君

对关羽的追谥,历代封号多达五十多个。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从宋徽宗开始,历代皇帝对关羽的推崇不断升级,特别是明神宗和清朝历任皇帝,对关羽不断加封,最终使关羽成为远超过一般俗世帝王的关圣大帝。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得到清室最后一次加封,称号最终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全长二十六个字,可谓尊奉之至、无以复加了。

五、后人誉称

后人常誉称苏轼为“坡仙”、"苏仙",也有称“苏公”、“坡公”或“坡老”。元好问《奚官牧马图息轩画》云:“奚官有知应解笑,世无坡仙谁赏音?”黄升《花庵词选》论陈与义词,曾云:“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有人将“坡仙”改作“苏仙”,同样是誉称。黄庭坚《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邀诗》云:“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

六、地望代称

苏轼的地望代称有“眉山公”、“苏徐州”等。地望称的地名可以是出生地、籍贯地、为官地、居住地或族望所在地。

这种称呼有“姓+地名”格式,如韩昌黎(愈)、柳柳州(宗元)、袁项城(世凯)、李合肥(鸿章)、翁常熟(同龢);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河东人,人称柳河东,他的诗文集因而也叫《柳河东集》;王安石,祖籍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称王临川,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传世;曾国藩,湖南湘乡人,人称曾湘乡;张之洞,祖籍直隶南皮,人称张南皮;康有为,广东南海, 人称康南海。

苏轼:纵有称谓六七十,天下谁人不识君

还有“地名+先生”格式,如潦溪先生(周敦颐)、横渠先生(张载)、船山先生(王夫之)。

七、官称

苏轼的官爵代称有苏使君、苏贤良、苏翰林,苏徐州、西湖长等等。

官爵相称指用官名或封号称呼。用次称呼,都是为了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崇和敬仰,而被称呼者本人是不使用的。如晋代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因称王右军;唐代王维曾任尚书右丞,因称王右丞;杜甫曾任检较工部员外郎,因称杜工部等等。

八、行第相称

苏轼又称苏二,因为苏轼上面的一个哥哥夭折了。苏轼又称大苏,人们为了区分“三苏”,称苏洵为老苏、苏轼为大苏、苏辙为小苏。

所谓行第,就是某人在家族中排行的次序。唐人行第是按同一曾祖父的堂兄弟(或堂姐妹)出生先后而定。唐人诗文集常有以行第(排行)相互称呼的例子,如《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与元九书》、《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答王十二》、《问刘十九》之类。朋友之间,称李白为李十二,称杜甫为杜二,称高适为高三十五,称韩愈为韩十八,称柳宗元为柳八,称元稹为元九,称张籍为张二十八等,这是当时通行的习惯。宋代亦沿袭这种风习,如秦七(秦观)、欧九(欧阳修)、黄九(黄庭坚)等。

苏轼:纵有称谓六七十,天下谁人不识君

综上所述,苏轼和古人一生有这么多称谓,来源不同,作用也不同,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因为除了名字由父母长辈起、“号”由自己起外,其他的都是由别人所起。这里的“别人”越多,给你起的名就会越多。称谓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各种称谓各有妙用,如名,庄重;字,正式;号,随性;行第,区别;绰号,调侃;官爵、地望名 ,尊重;谥号,褒贬。

除此之外,近现代以来,还有艺名和笔名,则另当别论。

相关阅读

  • 汉赋唐诗知识学习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汉赋名句,汉赋唐诗一、赋——汉赋1.赋赋作为一种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但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从而丰
  • 白居易唐诗里的杭州春色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杭州春望,此诗大概和我们昨天分享的《钱塘湖春行》同一时期所做,都是长庆三年全诗全方位的描绘了杭州一片春光的画卷。
  •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云居山真如禅寺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真如寺,云居山真如禅寺云居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永修县西南部,105、316国道傍山而过,面积216平方公里,山体主峰海拔969.4米,15公里水泥路通达山顶。云居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云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