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BC402至BC369:畸恋八卦、三件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

BC402至BC369:畸恋八卦、三件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前两篇,我们写了BC403年,一篇倒回去写BC453年影响晋国三分格局的晋阳之战,一篇总结战国魏的崛起。均为大事件,易于整理成篇,讲出完整的故事。

接下来,就困难了。

《资治通鉴》第一卷,写了从BC403年到BC369年,共计35年的事儿,无论写得多简略,多详略得当,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从BC402年开始,事情多而杂,却没有一条主线。

所以,这一篇,可能有些散碎,但我尽量从中找出相对主线。

要面面俱到,就看我这张第一卷的导图,要识其大略,就往下看我的理解。

BC402至BC369:畸恋八卦、三件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

首先,35年,差不多是三代人的更替了。

就拿周王室来说,周威烈王封了三家为诸侯之后,没几天,蹬腿去见周武王和姜太公诉苦去了。之后,周安王继位,身体好,干了26年周天子。然后,周烈王继位,满打满算7年,在第一卷结尾时,驾崩了。

这样,威烈王的最后两年,安王的26年,加烈王的7年,刚好是第一卷的35年。

旧王死,新王立,按说,算上刚即位的显王,这是四代人的更替了。

不过在我国古代,通常新君要晚一年才能使用自己的年号。比如,BC367年,烈王死,弟弟姬扁即位为显王,到BC366年,才是显王元年。

所以,且算三代人。

魏国也是三代人,文侯,武侯,然后是魏惠王魏罃,《大秦帝国》第一部那个魏王即是,高中课本里孟夫子怼怼怼的那个梁惠王也是这位。

——碎片中有大事,魏惠王即位即是这30年间一件大事,后边说。

内部形势更复杂的韩、赵,还多过三代。

韩国。景侯、烈侯,这两位加起来,差不多跟魏文侯的执政年代重合,之后文侯、哀侯(这谥号基本上是不得好死得到的,这位爷被刺杀了,这事儿,和聂政放后边咱一起说)。哀侯死后,国人立其子懿侯。四代人!

赵国。烈侯、武侯,这两位加起来,也差不多跟魏文侯的在位时间重合——赵武侯、魏文侯、韩烈侯,这老哥仨,同一年辞世,在公元前387年。武侯之后是敬候,这个敬候不是武侯的儿子,而是烈侯的儿子,而烈侯和武侯是兄弟——烈侯死,国人拥立武侯,武侯死,国人又拥立烈侯的儿子敬候。敬候死后,子成侯继位。赵国,这是三代人,四君主!结合国人两次立君来看,赵国的政治生态很诡异。

此外,燕国也有更替,七国之外的中等国家,像卫国、宋国、鲁国、郑国,也有攻伐与君主更替,不细述。

提一点,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迁都郑。在春秋初期发家、打响称霸第一炮的郑国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BC402至BC369:畸恋八卦、三件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

晋国三分之后,韩国30余年,主要干了一件事儿,干掉郑国,上边这张图,基本上概括了两国之间的主要战事。

三晋、燕,及卫、郑、宋、鲁这些中等国家之外,还有齐、秦、楚三个大国。

不多不少,三强各自发生一件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

楚国,吴起变法,楚悼王在时,那是谁都惹不起的,但上一篇提过了,楚悼王死后,吴起死于贵族叛乱,变法流产。

后来,雄强天下的秦,秦孝公死后,商鞅也被杀死了,但区别是,商君之法深入人心。改革这事儿,陕西人是不是挺靠得住?

不过,秦国此一时期的大事,并不是商鞅变法。大事是,秦献公嬴连继位了。

嬴连这个人,《大秦帝国》第一部塑造的是一个好战分子的形象。

但实际上,这位君主还是个了不起的改革先行者。嬴连在魏国当过人质,目睹了文侯时期的改革变法。但我们还是先捋一捋他的夺位。

秦国在春秋和战国初期的国君继承,总是乱得一塌糊涂,经常会杀个血流成河。

秦献公的继位也是如此。首先谱系的话,用文字描述就很复杂,比赵国这三十年还复杂。所以,我做个导图,大家看。

BC402至BC369:畸恋八卦、三件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

正常的话, 嬴连在灵公死后,即是合法继承人,但位子被他叔公抢了,之后传给他叔公的儿子,叔公的孙子——后来称为出子的。

嬴连夺位,发生在出子时代。秦惠公死时,出子只有4岁。出子二年,秦国庶长从河西迎回了嬴连继位(这是嬴连和庶长为代表的国内支持者蓄谋已久的),出子和母亲被杀。

属于秦献公的君位,他最后还是拿回来了。

秦献公即位后, 就尝试在秦国国内推行改革: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等。这一系列变革也增强了国家的动员能力,因此才有了多次出兵争夺河西之地的事儿——《大秦帝国》第一部第一集的大战,说的就是其中的一次。

当然了,献公时代并没有收复河西之地。魏国还很强,他们有样学样并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改革的种子已经种下……

BC402至BC369:畸恋八卦、三件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

还有齐国。

齐国实际有两件事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一件是田齐取代姜齐。标志是公元前386年,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也就是,周天子官方承认了。

当然了,这也不是周天子看田家势大,就送上门去承认的。再往前,公元前389年,田和在浊泽这个地方,会见魏文侯、楚人、卫人,求他们支持田氏获得合法诸侯地位,最终由三晋的盟主魏文侯向周天子提出请求。

周天子承认,那是田齐一系列内政外交的结果。

至此,田氏,在齐国,从齐桓公时起,从一个陈国流亡公子,终于完成了上位为诸侯的历史进程。

下一步就是,光大齐国!

谁来光大齐国?就是我们本部分要聊的齐国的第二件事儿。

田和正式晋身诸侯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儿子(田)齐桓公继位。齐桓公在位6年,在公元前379年去世,子田因齐继位

田因齐各位未必熟,但在历史上,他还有一个称号:齐威王!

因为齐威王,齐国接替魏国成为战国历史上第二个阶段性强国。

战国七雄,各自的实力,大体可以这么说。

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就开了挂,打遍天下无敌手。

楚国呢,一直强,但组织结构松散,真实实力与体型不匹配。

魏国是第一个阶段性强国;齐国算是第二个阶段性强国,不过持续时间更长一些,从齐威王到齐宣王、再到齐湣王三代长寿之君,称霸东方近百年;赵国,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成为第三个阶段性强国。

燕国呢,一直比较弱,但好歹燕昭王时,乐毅伐齐,勃起了一次,一举将百年强国齐推倒在地。可为昙花一现型强国。

再就是韩国了。韩国劲弩,天下无双;申不害变法,国力也得到整合。但充其量只是更好的自保,田齐围魏救韩,一石二鸟,永久削弱了魏,也永久消耗了韩的国力!韩国是真的弱,一直弱。

以上,是这三十余年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最后我们再聊几个稍显孤立的支线剧情。

第一个,魏罃与公中缓争立。

结果,前文说过了,魏罃赢了。这里我们讲讲上天掉下来的一个改变三晋格局的机会。

魏国乱了,韩国和赵国派兵干涉魏国内政,一度围了魏国都城安邑。

这时候,韩侯和赵侯,各自提出了一个想法。赵侯说:杀了魏罃,立公中缓,割地而退。韩侯说:不如把魏国分成两个,一个给魏罃,一个给公中缓。

各位觉得哪个办法好?太史公认为:两个办法都挺好!我们分析一下。

魏罃是长子,合法继承人;公中缓是次子,非合法继承人。单论在国内的支持力,公中缓比不上魏罃。公中缓继位之后的执政根基必然不稳。这个情势下,割地是很安全的,这地,先要求自保的公中缓必然得吐,吐了一时半会儿要不回去,等公中缓搞定了国内,韩赵早消化了新领地了。这样失去大片土地的魏会变成一个中等国家。赵侯的办法,不错!

而韩侯的办法,直接把魏国一分为二,那魏国就变成了两个中等体量的国家,对赵、韩依然有益,以后慢慢蚕食就是了。

但是很可惜,赵侯和韩侯各执己见,最后韩侯半夜偷偷撤兵了。赵侯没办法,也撤兵了。

没有了外部压力的魏罃,很快搞定了公中缓。魏国在这场内乱中实力受到损伤,但一个安定的、统一的魏国,依旧不可小视。

赵成侯、韩懿侯,两个蹩脚政治家!

这不是我的评价,是太史公的评价。太史公在这之后,还引用了一句古文:“君终,无適子,其国可破也。”

权力的顺利交接很重要

第二个,流行刺杀的韩国。

公元前397年,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具体是,韩国的严遂跟韩相侠累有仇,就笼络聂政谋划刺杀。聂政一开始不同意,因为老母亲还在。而老母亲去世后,聂政就接下了刺杀任务。

《史记》这样写: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卫。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资治通鉴这样写: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

写得都很好,但我稍偏爱司马温公这种电影快镜头的节奏感!

然后我们再看另一个刺杀案。公元前371年,韩严遂弑哀侯。

这不单纯是一个弑君案,这是一个男人三角恋引发的刺杀血案。

韩哀侯任命严遂为国相,同时呢,韩哀侯又很(通鉴和史记原字)一个叫韩廆(gui)的人。韩廆和严遂很不对付,于是严遂就请刺客去刺杀韩廆,韩廆拔腿就跑。

跑哪里呢?跑去哀侯那里。哀侯要保护爱人呢!“哀侯抱之”。刺客就连哀侯一起杀了……

绝对是真爱!

好了,这篇就到此打住!以后咱就这样:有事则繁,无事则简。早一点,把这1362年的历史脉络给捋清楚。


分隔线,安利一波公众号。

公众号:篮球生态。篮球、历史,尽在篮球生态。欢迎勾搭。

相关阅读

  • 春秋小霸——郑庄公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郑庄公,西周末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而疏远申后,欲废申后与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引起诸侯叛离,朝政混乱,申侯联合犬戎踏破镐京!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