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七年级《童趣》:为何说这篇文章是孩子学习文言的教科书级别篇目

七年级《童趣》:为何说这篇文章是孩子学习文言的教科书级别篇目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新教改之前,作为课标中要求开始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以其内容之趣味丰富,文章结构之层次分明,且在文言范畴中算得通俗易懂,又涵盖了丰富的文言知识,承担起为第一次接触文言知识的学子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打下文言学习基础的重任。

如此高的地位,即使在文言“降级下放”被引入小学教材的今天,我想一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依然会是学生很多年后某时某地突然脑袋中蹦出的句子。

那么《童趣》究竟有何魅力,才能被称得上是教科级别的篇目呢?

·独树一帜的作者——沈复

七年级《童趣》:为何说这篇文章是孩子学习文言的教科书级别篇目

谈到《童趣》的作者沈复,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更不用谈了解其生平轶事。但要是说到《浮生六记》,兴许不少人都会若有所思想起什么。

作为各大平台都点名推荐的优秀文学作品,《浮生六记》的知名度早已远远大于它的作者,知《浮生六记》者未必知沈复,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史料对于沈复的生平记载甚少,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作家、文学家。

其“平时好游山水,工诗善画,长于散文”,除《浮生六记》外,诗稿散佚,仅存《望海》、《雨中游山》及题画诗数首。我们谈的《童趣》,便出自《浮生六记》的卷二《闲情记趣》。在《浮生六记》中,作者以朴实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动人。

与同时期的文人笔客相比,《浮生六记》的笔墨俨然担不起绝笔的盛赞,而王韬却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其既朴实,却得以后世盛赞,大概原因即是出于笔墨之用情至深。知了沈复何许人也,知了出自的《浮生六记》,《童趣》能够成为今日文言学习之担当,大概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们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童趣》就是《乐趣》

《童趣》原名《童稚记趣》或者《幼时记趣》,即使没有学过文言也容易得知它大概描绘和记叙的是关于童年的趣事趣闻。

七年级《童趣》:为何说这篇文章是孩子学习文言的教科书级别篇目

在《童趣》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主要记叙和描绘了在孩童时代,“我”拥有孩童的特别视角,天马行空的思维想象,对于细小事物、蚊虫飞舞、虫蚁蛤蟆打架这些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以了孩童天真的想象,它们竟成了“我”幼时有趣的生活组成部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看见微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查看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事物本身的乐趣,这不正是一个孩子经常做的事情吗?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山沟或大水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在“我”的面前,“我”可以构造一个我的世界,这里边的乐趣只有一人知晓。

一个孩子当一个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大孩子来说,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地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一步步契合了自己内心与文章描述的有趣之处时,内心自然充满了快乐与惊喜。《童趣》在大孩子的心里,就是一部《乐趣》。如此,《童趣》帮助大孩子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古文世界,让他们知道,在这儿,你可能会收获甚至多于现代汉语学习的乐趣。

·丰富的文言知识和清晰的结构,足以担当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文章开头就写到“我回忆小的时候”,此处“余”是一个古今异义,指“我”的意思。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个字的孩子来说,“忆童稚时”很好理解,而谁回忆小时候呢?

文章没有出现一个人名,倘若老师提前告知了文章是第一人称叙事,那么很容易就可以推知“余”是“我”的意思。可以根据上下文大胆推断一些古文字词,这对于初学文言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而本文与之相似的大量结构和内容,恰好切合了这样的学习特点。当然其丰富的文言知识也使学生在有限的篇目内尽可能多地得以学习和积累。

七年级《童趣》:为何说这篇文章是孩子学习文言的教科书级别篇目

文章共分为四段,第一段总领文章,后三段清晰地叙述“我”所“趣”的三件事,段段不迷糊却又紧密相连,例如没有第一段的总领介绍,即不好展开后文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第三段的视物为趣,即难写末段的精彩表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熟悉这样的文章脉络,清晰的结构和发展也在脑中慢慢形成,这无论是对于学习古文还是现代文,还是写文章,都有明晰可见的好处与帮助。不止《童趣》,其他很多的优秀作品也都有同样的作用。

编后:简单剖析了《童趣》的意蕴,其实文言文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学习文言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而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擦亮她让她长明,是现代人应当承担起的历史重任。而对于现代中小学生来说,学好文言,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步骤。

后边我们青云语文学堂也会介绍更多的关于文言学习技巧和方法,让孩子们逐渐不再头疼学习文言,敬请关注!

相关阅读

  • 和氏璧终归何处?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和氏璧文言文,春秋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故事人尽皆知,这件玉璧也被战国各诸侯国奉为价值连城的传世宝,各诸侯国为了把玉璧据为己有,想尽办法互相争夺,为此冤死者无数,却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