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古代的中国人活着受帝王管理,死后归阎王管理,生生死死均有所属。人们把肉体和灵魂视作两件事,这是任何一个宗教的本质特点,否则也不会产生宗教。
对于宗教信仰,无论本土道教还是外来者佛家,中国人都有极强的把握能力,将本土的结合外来者发扬光大;将外来者逐步同化,割弃不适合自己的,保留并发挥新鲜的部分。
那么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小说!
不难发现,从道教创立之后,道佛之争从未停止,不同于西方宗教的血雨腥风,中国的最大的两个宗派,是通过相互疯狂学习的方式竞争的。道教从佛教处学习到从传教方式手法等各个方面“好用的”东西,并混合了儒家思想在内的多种体系,最终形成。
由于佛教是外来宗教,要想在外国的土地上立住阵脚,需要在传播上下大工夫,这一点从最早期来到中土的传教者就十分清楚。他们会利用大众能接受的故事,再结合中国人已固有的儒家思想的教化,把佛教教义故事,改编成适合中国本土大众所能理解的内容,从而得到了传播学上的奇效。道教正是看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之处,而加强学习的。无论是佛是道,学完之后影响广大民众的方法,基本可以归于小说。
比如,早期道教对于鬼的问题,人死后是将鬼归到东岳庙的。《搜神记》是古代志怪小说,里面一个故事可以证明,一个叫胡母班的人,路过泰山,泰山君遣人来找他,说女儿是嫁与河伯为妻,需要他帮忙给自己的女婿送信。胡母班走到河伯处将信送到,回到泰山君处回话,忽见自己的父亲,死后在此做苦役受罚,于是便向泰山君去求情。由此可见,管鬼的是东岳,只是在管理方面描述的不是很详细,有学者认为:可见当时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想的还不是很多。但是佛教对于人死后就有非常完善的说法——遁入轮回和阎王爷。
在《西游记》中,唐太宗入地狱,十殿阎王一起出来迎接一段故事中,描述的非常详细。佛教的10个是怎么来的?佛教讲六道轮回,“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也叫“六趣”。还有4是“四圣界”,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六道和四圣合成“十界”。此后道教把自有的东岳庙和十殿阎王掌管地狱的事儿结合起来,又由中国想象力丰富的小说家变成有血有肉的故事,传来传去到最后甚至也成了本土民间信仰了,农历七月半鬼节的就是跟佛、道、民间三者都沾边的。
《西游记》《封神演义》无疑是两者相互学习证明的集大成著作。哪吒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有出现,一部是主角儿,一部是随叫随到的配角儿。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里说的哪吒是三头六臂,《封神演义》则是三头八臂。这一点点不同反应出的问题,是佛道间相互学习中,调和不了就改的差异问题。哪吒原属佛教,他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叫“那吒”,有三头八臂三眼。其中六只手都拿着法器,两只手是空着,要用来合十拜佛。根据中国国情,佛永远大不过皇帝而且中国的神仙没必要拜外国的神,所以去掉了多余的两条手臂,在经典名著《西游记》里就变三头六臂了。小说精彩绝伦,三头六臂也随之家喻户晓,变成成语。
还有就是哪吒的父亲李靖,本就是佛国来的四大天王之一,来到中国后与原型相去甚远,但是被“包装”的很成功,比在印度有名。另外还有哼哈二将,《封神演义》中,他们拜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给他们窍中二气,将鼻一哼,响如钟声。他们原为佛国的金刚力士,“阿”“吽”,也并不是“哼”“哈”。
中国人认为山川湖泊江流,每个地方都有神存在并管理的。印度佛经里也有龙的故事,于是形象上与中国龙结合一下,从此遍及江河湖海,甚至还有井龙王。另外《柳毅传》的故事和印度佛经里的故事相似度很高,还有《聊斋志异》等等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不受宗教思想影响的,细究其理会发现佛教道家相互影响,互相汲取。只要是大众能够认可和理解的,统统保留,再有小说家演绎一番。很难说小说与宗教两者到底是谁成就了谁,谁借助谁来丰富自己的故事,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文/赵冰凝 专栏作者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转载与合作事宜,请联系小编:beijingminsu!
喜欢这篇文章,就请在文尾左侧打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