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积学通古今
记得在兰州念书的时候,我常在《兰州晚报》看到署名“岳维宗”的文章,多是研究西北史地方面的,研究天水文史方面的尤多。或讲解一段往事,或考证某段历史,或去伪存真以正视听。
我认定,这该是一位学术大家,你看他对我们天水史地多么熟悉啊,他的文章语言凝练,介于文白之间,极富于表现力,很是耐读,叫人神往。我想,他恐怕是天水人吧。后来我回故乡执教,居然在《天水日报》上也看到了他文史方面的文章,多写的是是天水的史地,就有些奇怪,怎么在天水也能看到他的文字呢?有天竟然看到一篇《凤凰山忆旧》,便想着,他一定是新阳人了,新阳的凤凰山嘛!他也可能是赵家庄人,因为岳姓是赵家庄著姓。有天,我去校图书室,又看到一篇他写的文章,便问管理员,有个岳维宗你知道吗?她说,你不知道吗?他是我校岳屺老师的爸爸。我以为是岳老师的哪个叔叔,她说,是他父亲。
哦,原来是这样啊!岳老师是我高三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工作后我们又成为同事,他转教地理了。记得当年班里同学说,他爸爸在兰州某中学当历史地理老师,历史地理厉害地很,原来是这样啊!此后几次到同事宿舍去,竟然看到了墙上挂的岳老的书法。
2007年我任高三文科一个班的班主任,岳老师正给我班代课,见面机会就又多起来了。我几次谈起了岳老的研究、创作和书法,岳老师尽量多地给我介绍了一些情况。没想到,过了些时日,有天,岳老师在教学楼上喊我,说送给我一本书,我过去接过一看,是本《渭岑文集》,渭岑者,岳老之笔名也,取自渭水、岑峡。渭水穿新阳而过,是新阳人民的母亲河;岑峡者,乃自甘谷渭水峪至新阳间石峡也,《水经注》有载。于此可见岳老乡情之浓。我如获至宝,忙翻阅起来,原先我看到的几篇文章全在其中,更多的是我所没有见过的。
岳老毕生勤奋,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史学研究承传了西大名教授陈直先生。在兰州四中任教之余,致力于发掘西北史地,颇有成果。如《氐杨仇池国简考》一文,岳老费时二十年,对氐杨仇池国进行了考证。面对文献记载的残缺,岳老钩玄提要,探微发幽,旁征博引,发掘出了仇池国氐族杨氏可靠者为二十五主的事实,并梳理出了其政权,且给予恰当的评析,他还分析了氐杨政权存在的历史地理条件。这是我国有关仇池国研究较早和分量较重的论文,后由西和县政协以《文史资料》专辑的形式予以印出。《古上邽考辨》、《天水郡治变迁考》、《秦国的发祥地》等文章,都是很有分量的学术文章,影响很大,厘清了天水史学界多年的积案。如《古上邽考辨》一文,以详实的论据指出古“上邽”在今天水市区而不在清水县,邽山即今天天水市北的凤凰山的事实。还有像《赵充国籍天水考辨》、《清水李虎墓志考辨》、《研究汉代赵姓必须以三老赵宽碑为准》等文章,言之凿凿,振聋发聩,石破天惊,其中观点让人无可辩驳。
原先我学习历史时,偶见课本上有对天水史实的零星介绍,就十分自豪。看到1987年出土于天水市北道区放马滩的世界最早的木质地图的彩页,终于在课本上看到了天水了,看到北道了,于是想,家乡新阳在我所见到的历史书上了无踪迹,不知道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看到有些写自己家乡的文章写得很是厚实,文里既引用碑刻,又有史料,很是羡慕,作为家乡文化的钟情者,哪有不探究家乡历史的呢?但一直苦于没有这方面的资料,直到看了岳老的大作,眼前才如打开了一扇门,原来新阳在历史上也有这样厚重的历史!知道了凤凰山唐以前称邽山,宋时叫乔岳,明代始称凤凰山,先秦时期周围居住着邽戎;新阳曾经在魏晋时期设立过新阳县;北宋时期这里是抗击西夏和吐蕃的前线,这里也是北宋的最西边界,称为夕阳镇;这里北宋时曾设立过定西寨,和三阳寨遥相呼应……。也没想到家乡竟然有如此多的英杰:岳跻山1919年考入北大英语系,在校期间和李大钊多有接触,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26年毕业之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治岐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和徐向前元帅同班;甘肃最早的一批党员里就有王孝伯;岳景宗1942年考入内迁重庆的上海交大,成为一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
我更关注于岳老有关新阳的史论,这些文章成为研究新阳的开山之作,可谓“凿空”之举,填补了新阳史研究上的许多空白。《北宋闵雨碑考释》就凤凰山发现的北宋大观年间一块碑石进行考证解释,《新阳古镇沿河城》搜求史料,证据确凿,探究了新阳镇叫沿河城的原因。《凤凰山忆旧》在忆旧中探讨了凤凰山的历史,引述碑文与史料,感叹世事沧桑,反思环境的破坏。《吕洞宾天水留诗》、《明代冯惟讷游凤凰山诗》,既有对诗歌的介绍和鉴赏,又有对诗歌所写地的考证。这些文章都是岳老对故乡饱含深情之作,用功也更勤奋,虽然谈论的是历史,但它具有朴素的亲和力,激发了家乡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金天观主持赵加真二三事》、《新阳纺织业与王巨成的改革》、《胡翁待考》、《张遂求惨死》等篇目,不仅被《北道区志》所采信,同时又被地方志《古镇新阳》所选材,成为研究新阳历史的传统史料。《从北宋“秦、陇市木”案看渭河上游森林的今昔》可资为政者施政时借鉴,它将对人们保护森林,维护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
岳老治学严谨,文章有理有据,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别开生面,不说空话。据他说,他的治学方法受了老师陈直先生“二重证法”的影响,即文献与实物的互证。岳老喜欢勘误指谬,这不仅是他的喜好,也是一种功夫。对于别人的说法,我们心中可能并不认可,但我们往往缺乏一种能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的能力,并且让对方增长知识,岳老就有这种能力,叫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他常在《兰州晚报》“挑剔”谬误,内容有打印之错别字,有知识性错误,更有观点,他一一剖析。如指正错别字的《王允何能成王充?》、《州、洲不同》等,指出知识性错误的《兰州何曾“点状元”?》、《“陇上铁汉”之称由来》等,《对“常识之误六则”的三则驳议》一文考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出处。文章就对方“曾朴的《续孽海花》成书之时肯定要早于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几十年”的观点加以批驳,先列出了《孽海花》陆续发表的刊物及时间为1907-1931年间,然后探究是否有曾氏《续孽海花》,最后指出文章大家毛泽东不可能引用非当时的名作张鸿《续孽海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1930年。待批驳完成后,顺势指出它出自《尚书》的事实。读完此文,不得不为岳老知识的扎实而折服。此文发于1992年,当时根本没有网络以供查找资料,全凭见多识广,于此可见岳老不仅熟悉古代史,更熟知现代革命史的侧面。
难得的是,岳老能从训诂入手,从汉字的本源入手,对某段历史,某个史迹作出考量,这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必须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比如《释“藉河”》,就从“藉”字的本源出发,探究了天水藉河起源于何时,“藉”又是何意。《赵充国籍天水考辨》从“邽”字本源出发,指出“邽”即“圭”,上小下宽之玉石,邽山比喻形如“圭”玉之壁立石山也。以此印证邽山得名之因。
岳老文风好,能写短文绝不写成长文,以能说清楚问题为准。他的文章,除过几篇特殊的史论而外,以千把字的为多,许多都是四五百字。《“船城”一谈》、《一字之错丢翰林》、《一副佳联》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实为写文章的典范。
岳老既能研究历史,又能进行文学创作,知能并用,这是让人十分钦佩的。他的诗作对联,立足教师行业,立足家乡天水、新阳,无不寄托着对家乡的拳拳赤子情怀。《望故里凤山有感》、《新阳赞》、《雷达和他的散文》等书写新阳的诗文,通过媒体的传播,名动新阳,流传一时。岳老撰书的对联,音韵和谐,言近旨远,有的已经刻木牌匾,悬挂寺庙。
新阳是个崇文重教之地,文史大家岳老的出现,正如岳老的学长、乡贤郭克在《新阳古镇翰墨飘香》文里所说,新阳文化繁荣的现实,主要来自于淳朴好学的民风,来自于父老乡亲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智慧,来自于新阳人民的创造力量。岳老自幼好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也就不奇怪了。岳老是陇上公认的史学研究大家,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发表于1959年3月的西北师院《历史教学与研究》创刊号,轰动一时,甚至很多人不相信这出自一位中学教师之手。岳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兰州四中最硬条件的五人之一,评定为响当当的中学高级教师”(刘建宽《岳维宗简传》)。岳老的书法被评为“赫赫有神”,家乡亲友多有求取。他本人也是一位戏曲爱好者,研究者。这样多方面成就的取得,与岳老所处的环境,他的勤奋好学分不开。岳老好友天水秦城王丕烈赠岳老有言:“积学通古今”,可谓识人之至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