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如皋,
我们真的了解吗?
有这样一位致力于研究如皋本土文化的如皋人
他用满腔热情书写着这里的故事
今天小如继续带你走进他的如皋世界——
《让历史告诉未来》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如皋古城景点——
孔庙·名宦祠
孔庙里的人文景观,除了先贤、先儒外,还有名宦和乡贤。先贤先儒的人选,为全国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孔庙都一样。名宦和乡贤则不同,是地方根据自己所辖区域的名人来确定的。
名宦祠
名宦祠是将在本地任职而勤政爱民,着有德业之官员,逝后由当地士民举荐,经本省总督、巡抚,会同学政审核批准,将其牌位入祀于所在州县名宦祠。旧时,该州县官员,则于春秋两季带领士绅祭祀。
如皋孔庙的戟门以东有名宦祠,供奉外地人在如皋作官的名宦;戟门以西有乡贤祠,供奉如皋人在外地有名望的人士。虽然,作为物质遗存已不复存在,但如皋先民的精神崇拜,值得后人观照。
如皋人
究竟敬奉的是哪些人呢?
今天
我们先来看看名宦祠
如皋人的名宦祠
名宦祠祀有:唐代黜陟使(chù zhì shǐ)李承实;宋代如皋县令曾易占,两淮都转运使胡令仪,海陵知县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抃(biàn),江淮制置盐运副使权知泰州张纶,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飞;明代如皋知县仇炅、胡昂、徐相、黎尧勋、宋文昌、李衷纯、吴宏功,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郑晓;清代两江总督傅腊塔、两江总督于成龙、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李卫,江南提督学政提督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泰交、江南提督学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顺天府尹余正健、江南提督学政户部左侍郎周系英、江南学政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胡高望,两淮盐运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周亮工,江苏按察使礼部尚书巡抚张伯行,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蒋廷锡,两淮盐运使俞德渊,江苏按察使兼理江苏军储吴其泰,共26人。
⊙唐代黜陟使李承实
黜陟使,唐朝官名。唐大历元年(766),淮南节度判官、黜陟使李承实,筑堤堰以捍海,自楚州高湾(阜宁庙湾)至海陵(刘庄大团)境,延袤142里,名为常丰堰。他这个黜陟使的职务,相当于淮南道纪监委主任或巡视组长。
【黜陟使,“黜”是贬斥、废除的意思;“陟”指晋升。“黜陟”指官吏进退升降。黜陟使即是对地方官吏进行考察、并将其政绩情况上报更高一级的部门,并提出推荐或贬黜的建议,以便唐朝廷对官吏的职务升迁或贬黜的长官。他可以不上报直接处置一些违法犯忌的官员,可以罢官、可以入狱甚至可以直接处决。】
⊙宋代如皋县令曾易占(989-1047),字不疑。
江西南丰人。孔门弟子曾参之后裔。曾志尧第五子。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太子中允、太常博士。天圣六年(1028)赴真州(今仪征市)任知监。天圣十年(1032)调泰州如皋县任七品县令。知如皋、玉山、信州三县。刚正不阿,政绩斐然。由于他儿子曾布得以富贵,荫补太庙斋郎,封鲁国公。
《如皋县志》1995版记载:1008年至1016年在任。这个,不太靠谱。1008年,曾易占才20岁,20岁的县令不多吧?《如皋市志》记载: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至天禧五年(1021)在任。这也明显不符。1016年,离他考中进士,还有九个年头。本人以为,在天圣二年(1024)取得进士之后的天圣十年(1032),调泰州如皋县任七品县令,可信度更高。其实详细的记载还是有的。
李清臣《曾博士易占神道》:“曾易占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历抚州宜黄、临川县尉,举州司法。”曾易占原本为从九品的宜黄、临川县尉,抚州司法参军。以在职官员身份参加考试。天圣二年(1024)进士及第。朝廷派他去做镇东节度推官,武胜军节度掌书记,崇州军事判官,他都没有去,直到天圣四年(1026)才由临川出发去越州任节度推官。天圣六年(1028)赴真州(今仪征市)任知监。历太子中允、太常博士。天圣十年(1032)调泰州如皋县任七品县令,时年13岁的曾巩随父赴任如皋。景祐二年(1035年),曾易占调任江西玉山县令,16岁的曾巩又随父迁赣。曾巩在这里写下了《游信州玉山小岩记》。景祐四年(1037),转知信州。因遭人诬陷,坐法失官,配广南衙前编管,此后家居十年乃卒。由于他儿子曾布,得以荫补太庙斋郎,封鲁国公。据《曾氏宗谱》(上海图书馆藏本)、《武城曾氏谱源》(江西省图书馆藏本)中记载,曾易占共有六子、廿八个孙子:长子曾晔(1009~?),字子华,大中祥符二年(1009)已酉生,进士落选病逝归途,时间没有记载。曾巩在其撰写的《兄墓誌銘》中写作晔:“君姓曾氏,諱曄,字茂叔,有智策,能辩説。”次子曾巩(1019~1083),字子固,天圣十年(1032)随父赴如皋知县任;三子曾牟(1027~1065),字子迪,天圣五年(1027)辛酉四月初十生,治平二年(1065)己巳五月初四殁;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初授衢州安仁县令,迁临川推官;四子曾宰,字子翊,嘉祐六年(1061)辛丑进士,官至湘潭主簿;五子曾布(1036~1107),字子宣,少时从二兄曾巩学,嘉祐二年(1057)与曾巩、曾牟同登进士第。同年的还有,从弟曾阜,妹夫王无咎、王彦深六人,同时进士及第,传为佳话。六子曾肇(1047~1107),字子开,治平四年(1067)丁未赐进士,翰林学士,知制诰,历仕三朝,任吏、户、礼、刑四部侍郎,两为中书舍人。建中靖国元年(1101)被封为曲阜县开国候。赠少师。绍兴初,谥文昭。
⊙曾巩曾布曾肇三兄弟
【曾易占家庭生活很不幸。妻周氏生子晔后,早逝;续弦吴氏(即王安石妻柘冈吴氏之祖父吴敏之妹。存异),生巩、牟、宰与一女,仅11年即病逝;再娶朱氏,生布、肇与八女。朱氏吃尽千辛万苦才将孩子们带大,且严督功课,亲自查书。除长子晔进士落选病逝归途外,其他五子先后成进士,并任高官显宦,如曾布(1036年)累官一品之尚书右仆射,宰相之位。兄弟间年龄差距大,长子曾晔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肇生庆历七年(1047),大小相差38岁。女婿皆中进士,第三个女儿嫁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曾易占原本为从九品的临川尉,中进士后因吴氏病逝,伤心地将孩子送回老家,由祖母带,未赴新任命。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983)举进士起,77年间曾家出了进士19位。进士中,致尧辈7人,其子易占辈6人,其孙巩辈6人。此外,巩之妹婿王安国、王补之、王彦深等一批人亦皆进士。披阅《建昌府志》、《南丰县志》及诸曾著作如巩之《元丰类稿》,我们不能不被该家族的儒学底蕴、文化积淀与苦学精神所震惊。曾巩进士同年苏轼、苏辙赠诗称:“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非虚言也。据时人记载,曾乃受诬而被除名,但他并不戚戚于怀,反能通达自放,从容著述,时人颇称道于此。著有《时议》10卷,不传。《宋诗纪事》、《江西诗征》存其诗《题洪州僧寺》:“今朝才是雪泥干,日薄云移又作寒。家山千里何时到?溪上梅花正好看。”。《全宋文》收其文《南丰县兴学记》。】
在如皋水绘园隐玉斋有曾易占手植圆柏;另在东墙壁镶有“宋曾文昭公读书处”石刻一方,不知哪个年代何人所为。因为曾易占去世那年(1047),“宋曾文昭公”曾肇才出生,那是曾易占离任如皋十二年之后的事情。在如皋读书的是曾巩。如皋文化学者刘聪泉做过专题研究。
⊙两淮都转运使胡令仪(生卒年不详),开封陈留 (今开封) 人。
雍熙中以明经中第,授泾州长原尉,迁知海陵县,有西门豹之风。天圣中官两淮都转运使。时范仲淹征集通、泰、楚、海四州民夫四万余人开工筑堤,因恶劣天气和怪潮,刚筑的海堤多处决口,民工冻死、饿死和累死一二百人,工程被迫停工。时命下使究捍海堰修筑可否,令仪熟知其善,抗章请必成之。至天圣六年(1028),筑成一条底宽三丈、面一丈、高一丈半、长一百四十三里又一百三十六丈的捍海大堤。改任陕西转运使。晚年聚书数千卷,教子孙乐泉林,80岁而卒。后与范仲淹、张纶并祠。号为“三贤堂”。时任两淮都转运使。
⊙海陵知县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抃(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
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1049-1053)、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曾任海陵知县。如皋长时间属海陵郡、曾数次属海陵县。他是我们的父母官里面官位升得最高的一位,宋代的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
⊙江淮制置盐运副使权知泰州张纶(?-1085年),字公信,汝阴(安徽阜阳)人。
少豪侠任气,考进士不第,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四川王均起义,朝廷遣军镇压,张纶主张“晓谕召抚”,请官府与义军会盟,立碑境上,多年相安。纶出任江淮制置盐运副使,改革盐税旧制,增设盐场,使盐课扭亏为盈。后张纶权知泰州,三次上表,请修海堰,率民工修海堤75公里,使当地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受到百姓拥戴,为他建生祠以表敬重。张纶富有同情心,在江淮道上见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他愤叹曰:“此乃有司之过!”遂取奉银置衣,发给受冻难民。《宋史》有《张纶传》。
⊙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的事迹妇孺皆知。有关岳飞与泰州、如皋的故事,有泰州和如皋的文史专家做了专门研究,这里选取一段,以飨读者。
【建炎四年七月,朝廷公告说岳飞任官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并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但这个任命下来后,岳飞并没有立即从命,因为事前他已经上书“乞益兵守淮”,而这“通泰”——通州(今南通)和泰州僻处江海一隅,并非战略要冲,“镇抚使”也只是个战略防御性的闲职,哪怕这“镇抚使”已让他岳飞步入高级将领的行列,因为这离他“收拾旧山河”的宏愿相去太远了。岳飞为此不满,遂呈《申省状》说:“金贼侵寇虔刘,其志末艾。要当速行剿杀,殄灭净尽,收复诸路,不然则岁月滋久,为患益深。若蒙朝廷允飞今来所乞,乞将飞母、妻并二子为质,免充通泰州镇抚使,止除一淮南东路重难任使。令飞招集兵马,掩杀金贼,收复本路州郡,伺便迤逦收复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故地。庶使飞平生之志得以少快,且以尽臣子报君之节。……如蒙指允飞所乞,即乞速赐指挥,亦不敢仰干朝廷,别求添益军马。伏乞钧照。”但后来岳飞不得不接受成命,当他率部从宜兴到江阴准备渡江时,传来探报说楚州(今淮安)被金兵攻打,甚急。岳飞急率轻骑渡江,直奔泰州,八月二十六日夜里抵达泰州城下,九月九日,岳飞所部大军到泰州。其实,增援楚州这急事也让岳飞很为难的,但他还是立即派统制官王贵发兵援楚——途中王贵在承州(今高邮)与金兵相遇,岳家军三战三捷。让岳飞为难的是,他在给统辖自己的浙西安抚使刘光世的公牍说了:本军“新复建康之后,所有士马疮痍尚新,羸弊方甚”,加之粮食窘乏,“本未能即从王事,重以承、楚州之急,甚于倒垂,不可以顷刻安居,理宜前进”。另又希望刘光世能调一两千兵力、借十几天的军粮给他,以激励将士解救承州和楚州的危难。但岳飞的这个上级,没有理会岳飞的苦衷。泰州民间有个“锅巴山(岳墩)的传说”,与岳飞的“苦衷”倒是投合:当年岳飞驻泰抗金,命兵士将锅巴覆于墩面,任鸟雀群集啄飞,城墙外的金兵见状,以为岳家军粮草充裕,一定会坚守不退,故而产生了攻也白攻的想法,遂退兵。岳飞在泰州,治军极其严格,命令不得骚扰百姓,将士畏惧,却深得民意。但岳家军粮食窘乏的事,也确实撞上了兵家所忌。这之后,金兵经过了几番集结,向驻扎泰州的岳家军扑来。当时泰州城无险可恃、无粮可守,而岳飞也接到了有关指令,他便忍痛指挥将士们撤退了。即如《宋史》所载:“诏飞还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护百姓,伺便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金兵不敢近。”关于“南霸桥,金大败”及其后之事,《岳飞年谱》中有记:“十一月初三日,大败金人于南霸桥,而粮饷乏绝,割虏尸以食。”“初七日,岳飞自柴墟镇渡江,屯江阴军沙上。”“十七日,金人陷泰州。”“二十一日,通泰镇抚使岳飞以失守待罪。”有解释说,所谓“失守待罪”,乃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岳飞主动上奏请求惩处,但朝廷这次并没有给予处分,只是命令岳飞要尽全力阻止金兵渡江南下,“极力捍御金人,毋得透漏”。之后的十一年间,岳飞一以贯之地奉行了其母亲所刺“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置生死不顾地报效国家,但终因国力衰败、异族侵害、权贵当道而壮志未酬。南宋绍兴十一年腊月,岳飞及其子岳云等抗金名将,被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杀于临安风波亭。】
⊙明代如皋知县仇炅(1521—?),字文纲,号近漳居士,潞安府雄山乡东火人(今长治县西火镇东火村人)。
仇炅嘉靖二十五年中举,夺得头魁(乡试第一);嘉靖四十一年,登进士;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授南直隶如皋知县,后改为徽州教授,历升直隶广平、顺天府通判,户部主事等,以疾告归。在如皋县任职期间,仇炅体恤爱民,为官清正,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据《如皋县志》记载,仇炅“以进士知如皋,禔身廉政,公庭肃如胥隶,重足立,无敢需民一钱。自许不为俗吏,作劝民歌,俾民知教。”著有《近漳集》。
⊙明代如皋知县胡昂
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河北定县人胡昂,辛丑科,三甲第四十三名,赐同进士出身。任如皋知县,多有善政。他在巡视四门时,发现内城河的西南淤浅,舟楫不通,使县城成“背水”之势,认为这是风水学上的大忌,于是召集父老商量,让各家各户的年轻人带上畚箕铲锹,疏浚了西南的小沟,并移来西惠政桥之石面,将原为木结构的丰乐桥改建为石拱桥。改建后的丰乐桥拱形桥面“重磴叠级”,高达三米,气势十分雄伟。他就是那个疏通古运盐河而成内城河的胡知县。
⊙明代如皋知县徐相
世居兰溪市女埠街道竹塘行政村竹塘自然村。
【村里有111户,400多人,九成以上姓徐。竹塘村徐氏,始迁祖为徐安贞,唐朝时居住龙游。徐均善,明朝洪武年间,由龙游龙门迁居女埠竹塘。因先祖栽种瑞竹,以竹构成堂庭,故又名竹堂,后称竹塘。在村中核心位置,立着一座进士牌坊。几乎正对着宗祠家庙,后方有一条青石板岔路,是村民往来的必经之路。牌坊是木质的,斗拱硕大,檩柱粗壮,横匾上的刻字显示,牌坊为成化四年(1468)所立,迄今已有550年。斗拱上架着匾额,除了映入眼帘的“进士”二字,还刻有丰富的文字信息。右边竖行小字为“文林郎监察御史陈炜书,金华府知府李嗣、同知牛盛、通判王倍”,左边竖行小字为“赐进士兰溪县知县王鲁、县丞臧庆、主簿吕俊、典史郭安为赐进士祖徐氏陈相立,成化四年岁次戊子孟夏月吉旦”。瑞竹塘徐氏族谱又记载,“四世孙徐相,以《诗经》中进士”。到底是徐相,还是徐氏陈相?这个陈字背后,有一个感念母亲恩情的孝义故事。竹塘村的老人都知道,徐相是个孝子,先后当过御使、山东兵备副使、河南廉使。自幼丧父的他之所以能高中进士,离不开母亲陈氏的勤俭持家、操心劳累。致仕归家的徐相后,得知立进士牌坊一事,特意要求将母亲陈的姓氏写在匾额上,自称“徐氏陈相”。当地有人说这不仅是一座进士牌坊,也是一座忠孝牌坊。徐相的孙子徐纲,年幼是过继给舅母陈氏,在成化丙戊年中了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徐纲孝敬养母,功成名就后并未认祖归宗,但徐氏家族祖孙皆中进士一事已传为佳话。
值得一提的是,徐相的外甥也是个赫赫有名的读书人。枫山章(章懋)是兰溪有名的理学大师,与徐纲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科《易经》中会元”,官至南京祭酒。
竹塘村徐氏的始迁祖徐安贞也是个进士,他曾参与续修南朝史书,是唐玄宗的起居舍人,掌管制作诏书,深得宠幸,“卒赠尚书”。瑞竹塘徐氏多才俊,“全关教育”、“诗书宜读”是徐家的祖训。】
⊙明代如皋知县黎尧勋(1503年-1562年)。字子钦,号乐溪。
四川省潼川州乐至县人,治《诗经》,年三十三岁中式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第三甲第四十七名进士;明太仆寺卿、嘉靖十八年至二十年(1539—1541)如皋县知县吴悌(嘉靖十一年壬辰科三甲101名,赐同进士出身;与焦琏同年,第三甲第二十四名)。
嘉靖十八年(1539年)任如皋县令。
县志记述:“治尚平怒、政教兼修。”黎尧勋初到如皋时,如皋正遭受到一场刚刚过去的罕见的水灾。因此,给他印象是人文堙郁、空气沉闷,一片萧条景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巡盐御史吴悌、焦琏和知县黎尧勋等,将文庙移建于此,同时循古制开凿泮池。”这一年御史杨瞻、知县黎尧勋重修胡公祠。还是这一年,知县黎尧勋读邑乘(即《如皋县志》)至文山丞相经如皋渡海诸诗,抚卷叹息曰:“元时之祸,自有天地以来,未有此大变,文山丞相自有君臣以来,未有此大忠。”因此他择地在定惠(慧)寺东建文丞相祠,将文丞相借宿的田家村定名“丞相原”,并镌“丞相原”石碑,立于当年文丞相借宿的地方(即今宋家桥)。黎尧勋在如皋历史上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人。
⊙明代如皋知县宋文昌,字德夫,河南商城人,万历戊申进士。万历三十七年(1609)任如皋知县。
【下车伊始,就对如皋的民情、民风从容不迫地进行调查咨询,决不一意孤行。接待本地人士,使人感到温暖,如沐浴于和风之中。但是,有人托请他办理不尽人情的事,他又很严肃地予以拒绝。
过去,有额外负担的税收,他来了之后,全部将其革除。老百姓应当交纳的税金,依照规定,到指定的地方交纳。使得里长胥吏不能擅自从中弄到一钱。
他十分慎重地处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常常担心搞错了,使人蒙受冤枉。一个历史积案中,有个叫卢学诗的,因判有极刑,被关了很长时间。他仔细地调查考察,认为这个人是冤枉的,就将他开释了。上级主管部门,也相信了他明察秋毫,终于同意了他的判断。
东北海边牙桥建造了桥闸,以稳定非汛期运河的水位,保证农业和生活用水。宋文昌说,就让盐场干涸了。周围三县水利管理人员也商讨决定桥闸关闭,不打开。广大群众也拥护他的决定。恰逢他的父亲去世,他护送灵柩回乡,牙桥闸又被人打开了。】
如皋人争相画他的像,专门建造祠堂,纪念他。像这样建专祠,挂画像的,以前是没有的。
⊙明代如皋知县李衷纯,字元白,浙江秀水人(今浙江省嘉兴)。
早负鸿才,名满天下。万历壬子年(1612),以选贡领顺天乡,被推荐于己未十月(1619)出任如皋县令。
【他性格外向,聪明,廉洁,办事有毅力,治邑如治家。针对如皋的不良风气,提出大力端正民俗风尚,提倡发展农桑之本。
过去,县民为昂贵的嫁妆所苦,以至生了女儿,多不报户口。他下令举报有赏,隐瞒连坐。对那些家境贫寒的户,发给仓粮以抚养。这样,全县人口出生统计才得以正常。一度,如皋恶少成群结党,滋延蔓长,危害治安,难以治理,他调查研究之后,捕捉了几个为首分子,进行惩治,使余党尽灭。少数奸民以投掷骰子引诱良家子弟,一旦落入圈套,以至生产不再,家财化尽,夫妇不和,贻害无穷。李县令深知其害,严密查访,处以重刑,使此风稍有收敛。如皋人过去不熟悉纺织,布匹多从江南购买。他特地宣传劝说大家种植棉花。制作了纺织机杼用具,摆放在四个城门口,教群众学习,而且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减免课税。如皋人过去不养蚕。他从湖州购买几千棵湖桑,分发民间,教给大家种桑、养蚕、缫丝之法。还因地制宜,辅导群众种植花卉苗木。这样,凡是诸如救灾防荒的措施都一应俱全,所以,遇到大的灾害年景,就能救活成千上万的人。如皋地势较高,介于通扬河与如泰河之间,形如倒扣的锅子。运河之水过而不留。庄稼生长多依靠老天下雨。长期不雨,井水不敷其用,田如焦土石板,大片田园无收。根据这一情况,他一方面在江边打石坝,引江潮水灌溉。另一方面,他组织民工在东北海边,堵塞牙桥,使内河水位在非汛期保持稳定,以利灌溉。在高沙土地区,他下令开凿池塘蓄水,大约一百亩为例,其中开一池塘,十亩见方。田属于一家的,由一家负责。属于几家的,由几家共同负担。农闲时奋力开挖,深七尺。池塘周围种植树竹和其他杂粮,这样,池塘可养鱼,池水可灌田。而且农家洗涤,用水也很方便。为纪念岳飞、文天祥,如皋在定慧寺之西改建二忠祠,李知县特地撰写了《如皋县改建二忠祠记》。如皋县衙始建于明朝初年,至天启三年已经二百多年。不少地方要倒塌,就用木头支撑着。大门狭窄,大堂仅高二寻半(1寻为旧8尺),前檐低垂盖以轩楹,刚中午时分,堂内就昏暗,不点蜡烛,就看不清文稿。而且,火药库与宿舍、办公的地方连在一起,比较危险。于是,择吉日动工,门制加高,加阔。凿双井于门左右,方便居民打水。大堂原址不能扩大,只是提高屋脊,敞开前檐。廊庑倾斜要倒的,扶正整理一新。移火药库于空旷处,使之与室寓不相接。这项工程,只是以工代赈,抵交赋庸,加上罚款收入共计150缗(1000文为1缗),没用官库一两银,不费百姓半粒菽。5年任期届满,经考核升任扬州运使,不久又被提拔为户部郎中。】
李衷纯离任如皋后,如皋人民建造了两个生祠,一个在江边石坝处,一个在海边牙桥边,把他当活菩萨供奉着。
⊙明代如皋知县吴宏功,字毅铭,号鹤泽。湖北江陵人,天启乙丑年(1625)进士。
初授浙江东阳县令。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守孝三年,于崇祯己巳年(1629),补如皋知县。
【他为政清廉、慈善,爱民如子。县里原有官马120匹,供上级台司按部役使。但是,喂马饲料费用奉命裁减一半。马圈饲养人报告饲料紧缺,有可能要向民间摊派。吴宏功不忍加重老百姓的负担,就捐出自己的薪俸,使老百姓得以安宁。
当时,北边军情紧急,调狼营兵千人去支援,经过如皋时,吴宏功特地赶到县边境去犒劳,让将士马匹皆饱餐一顿,腾飞而去,使城里百姓和驿站免受了骚扰。
平时,他亲贤爱士,经常举荐提拔那些久居下位的德才之士,其品德尤显得仁慈敦厚。他每天判处十几个案件,没有积存案件。有3个人被稽押,因贫穷,不能交纳赎金,他代为交纳,而使他们获得释放。
因此,他贤明之声大振。期满考核,调任江都令,刚要赴任,大雨倾盆,城墙多处塌陷。过去处理刑事案件,那些盗窃、抢掠来的赃物都存放库中,皆由他全权处理。而他将这些赃物全部拿出来,变买所得银两,用于修筑城墙。
又委托主簿、县尉修建立发河桥。还说,这是我任期内没有办好的事。
明崇祯三年(1630年),如皋知县吴宏功曾捐钱500两,将迎春桥由木桥改成了拱形石桥。改造后的拱桥西坡为33级,东坡为32级。如果以每级高10厘米计,桥面的最高处高于地面3米以上。为如皋增加了一景。】
如皋人以他品德高尚,特地建立生祠以纪念。
⊙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郑晓。(1499年—1566年),字窒甫,小字阿文,号淡泉。海盐武原镇人。
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年六十八岁。
郑晓举嘉靖元年(1522年)乡试第一。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职方主事。
【郑晓喜披阅旧文牍,尽知天下扼塞和兵马虚实强弱。兵部尚书金献民嘱其撰《九边图志》,时人争相传抄。后以争“大礼”,被廷杖。大同兵变,郑晓极言叛军不可赦,为张孚敬所赏识,欲改置翰林及言官,郑晓皆不赴,不久即以父丧归家。】
至许赞为吏部尚书,调他为吏部考功郎中,逆大学士严嵩,被贬为和州(今安徽和县)同知,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后改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大江南北皆为倭寇所扰,漕船几为阻塞。郑晓请发库银数十万,造战船,筑城堡,练兵将,积米粮,前后督兵斩倭九百余级。进吏部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世宗以郑晓知兵,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寻拜刑部尚书。因为上疏反对各衙门私自受理词讼,要求事权归一,为严嵩所陷。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十九日被罢落职。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十四日卒,享年六十八岁。
隆庆初,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徐阶:其持论正而不迂,严而不刻,刚而不激,高而不亢。与唐马周、陆宣公(陆贽)抗衡。
耿定向:愚按郑公之郄贿也,从容暇裕若此,非素有养,不能也。且即其夫人若此,其刑于之化可知。
张廷玉:王邦瑞抵抗权幸,踬而复起,郑晓谙悉掌故,博洽多闻,兼资文武,所在著效,亦不愧名臣云。
郑晓通经术,长于史学,习国家典故。他还乡后,居百可园,园名取意于汪敬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建有藏书楼“淡泉书屋”、“独寤园”,以抄书、藏图籍以自娱。藏书印有“淡泉书屋”、“浙西郑晓图书印”、“大司寇章”、“谈泉”等。
其著作丰富,没后恐累畀火,什不存一。至其孙郑敬仲始搜集为《郑端简公文集》十二卷,与《吾学编》、《徵吾录》、《古言》、《今言》、《郑端简公奏议》、《史论》、《策学》、《禹贡图说》、《四书讲意》等(据《四库总目》)并行于世。今已知其收藏有《新编古今事文类聚》130册,《西域行程记》、《北虏事迹》、《西番事迹》等。《皇明经世文编》收录有《郑端简公文集》两卷(卷217--卷218)。其中《吾学编》被清代列为禁书,其著述和藏书许多原本流落至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两江总督傅腊塔(?—1694年)。
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历任两江总督,赠太子太保,谥清端,予骑都尉世职。雍正中,入祀贤良祠。
【自笔帖式授内阁中书,迁侍读。康熙十九年,授山东道御史,有声台中。二十五年,出为陕西布政使。二十六年,擢左副都御史,迁工部侍郎。二十七年,偕侍郎多奇往云南按提督万正色与总兵王珍互讦事。谳实,正色、珍俱论罪有差。调吏部,授两江总督。陛辞,上谕曰:“尔当洁己奉公,督两江无如于成龙者,尔效之可矣!”傅腊塔至官,清弊政,斥贪墨,谳狱尤明慎。赣县民诉知县刘瀚芳私徵银米十馀万,并蠹役不法。傅腊塔因劾布政使多弘安、按察使吴延贵、赣南道锺有德於吏役婪赃不速勘,复从轻拟,曲为庇护,弘安、延贵、有德并坐罢。
二十八年,上南巡,阅运河,命傅腊塔会河道总督王新命勘仪真河闸。疏言:“闸外为北新洲,北新洲外又有涨沙平铺江中。应疏北新洲支河,直通四闸。粮艘循涨沙尾入新河口,可以通行。”别疏言:“江宁廛税累民,内输房税,外输廊钞,更外输棚租,请予蠲免。”皆如所请。
二十九年,淮、徐饥,发常平仓谷赈恤,灾民赖焉。芦洲丈量,例委佐贰,民苦需索。傅腊塔定五年一行,悉以印官理其事。历年逋赋,量为带徵,由是积困顿苏。是年,监临江南乡试,疏称士子应试者万有馀人,请广科举额,下部议,增广额四十名。疏劾大学士徐元文、原任尚书徐乾学纵子弟招权罔利,巡抚洪之杰徇私袒庇。诏毋深究,予元文休致。沭阳民周廷鉴叩阍讼降调侍郎胡简敬居乡不法,并及之杰瞻徇状,命傅腊塔按治,得实,简敬及其子弟并治罪,之杰夺官。
三十二年,广东巡抚江有良与巡盐太常少卿沙拜互讦。傅腊塔往按,有良、沙拜并坐受赇,夺官。
三十三年,疏言:“淮、扬所属多版荒,巡抚宋荦曾请缓徵,格於部议。臣履亩详勘,盐城、高邮等州县因遇水灾,业户逃亡者众。今田有涸出之名,人无耕种之实,小民积困。熟田额粮尚多悬欠,何能代偿盈万之荒赋?请恩赐蠲除,庶逃户怀归,安居乐业。”疏入,下部议,不许,上特命免徵。旋卒於官。上闻,谕廷臣曰:“傅腊塔和而不流,不畏权势,爱惜军民。两江总督居官善者,于成龙而后,惟傅腊塔。”遣太仆寺卿杨舒赴江宁致祭,赠太子太保,谥清端,予骑都尉世职。士民怀之,为建祠江宁。
四十四年,上南巡,经雨花台,赐祠额曰“两江遗爱”。】
⊙两江总督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两江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代名臣。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李卫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江南提督学政提督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泰交(1605—1705)。字公孚,号洎谷。山西阳城人。
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至浙江巡抚。著有《受祜堂集》,有泉水诗《游趵突泉》(二首)《王中丞招游珍珠泉拜瞻宸翰》(三首)《舜井》。
⊙江南提督学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顺天府尹余正健,字乾行,号惕斋,赐号孝白。生清顺治末卒康熙五十六年。福建省古田县鹤塘乡镇路上村人。
余正健幼年家贫而好学求上进,入塾就读,聪敏过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考取县学第一名,康熙二十五年乡试解元,翌年连捷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康熙四十四年任历代诗余馆纂修,康熙四十七年秋钦差河南副主考,康熙四十九年连升左春坊中允、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康熙五十三年五月迁江南提督学政,康熙五十五年二月擢顺天府尹,同年十月又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顺天府尹。康熙五十六年余正健受命云南学政时,因病告假回籍,途经临清(今山东省)病卒。
余正健为官清廉,任河南副主考与江南提督政时,注重整顿科场纪律,杜绝弊端,堵塞贿途,对携馈品求谒者不予接见,且不辞辛劳,躬亲评卷,鉴别诸生文章功底,精心选拔人才。于顺天府尹任内,致力剔奸弊,督囹圄,减狱讼,察城池,处事恭慎正直,人称其“于卑职无所狎,于权贵无所贬”。从宦十余年,颇得朝廷器重,康熙皇帝曾多次御旨赐以《古文渊鉴》、“松花石砚”等物,雍正元年(1723年)御赐余正健为“天下师表”;士臣赞其“和而不流,清而不刻”。
⊙江南提督学政户部左侍郎周系英(1765—1824)字孟才,湖南湘潭人,清朝大臣。
乾隆五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
【嘉庆十年,督四川学政。十四年,入直南书房,擢太常寺卿。寻改直上书房,授三阿哥读。上谕:“不但授读讲习诗文,当教阿哥为人居心以忠厚为本。”系英请加授资治通鉴,以知古今治乱兴衰之故,悉民间疾苦,上韪之。转光禄寺卿,督山西学政。任满回京,仍直上书房。十九年,擢兵部右侍郎,母忧去,服阕,补吏部侍郎。
二十四年,湘潭民与江西客民閧,相杀伤,巡抚吴邦庆亦籍江西,陈奏偏袒。系英询赍奏人,得事始末,於召对时面陈,乃调邦庆福建,诏以狱事畀总督察治。系英素以朴直被眷遇,邦庆初与善,约地方事有见闻必告,至是手书言其曲直;系英子汝桢亦致书在籍给事中石承藻询狱事:书并为邦庆得,先后以两书上闻。上怒系英庇乡人,部议革职,犹命以编修用。继以汝桢致书事,褫职回籍。】
道光初,以四品京堂召用,历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学士。二年,迁工部侍郎,督江西学政,寻调江苏,许密摺言地方利病,人才臧否。会濒江大水,学政驻江阴,系英目击灾状,贻书督抚,留官吏素得民者治赈务,假库帑三万两购米平粜,民感之。四年,调户部左侍郎,卒於任。
⊙江苏学政兵部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胡高望(1730~1798),浙江仁和人,字希吕,号豫堂,谥号文恪。
乾隆十九年,考授中书,而后得中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十九年,考授中书。而后得中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帝召见胡高望等被引见的人员时,给胡高望的批示:明白。认为他是头脑清楚的。
⊙胡高望进士匾
乾隆四十五年,任工部侍郎,典恩科会试。提督江南学道。乾隆五十三年,以兵部侍郎出任江南乡试主考官。同年又以兵部侍郎出任江南学政。乾隆五十四年,胡高望提督江苏学政。嘉庆二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卒于清嘉庆三年(1798),享年68岁。嘉庆六年,奉旨将胡高望入祀乡贤祠。此人既是故乡的乡贤,又是他乡的名宦。
⊙两淮盐运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周亮工(1612年—1672年),字元亮,学者称栎园先生。
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贰臣。顺治二年(1645),以御史职为清军招抚两淮,后改任两淮盐运使。顺治三年(1646),擢升淮扬海防兵备道参政。
【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入清后历仕山东潍县令、盐法道、兵备道、布政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一生饱经宦海沉浮,曾两次下狱,被劾论死,后遇赦免。生平博极群书,爱好绘画篆刻,工诗文,著有《赖古堂集》、《读画录》等。
周亮工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生于南京。周亮工出身书香门第,父周文炜,国子监监生,曾任浙江诸暨县主簿。周亮工年少随父出游,广交朋友。明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次年(1641)进入仕途,为山东潍县令,守城有功,“举天下廉卓,行取入京师。”崇祯十七年(1644),迁浙江道监察御史。李自成破京师,投缳自杀,为家人所救。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亮工诣军门降。”以御史职为清军招抚两淮,后改任两淮盐运使。
顺治三年(1646),擢升淮扬海防兵备道参政。
顺治四年(1647),擢为福建按察使,兼摄兵备、督学、海防三职。参与镇压福建反清起义,并兴建建诗话楼,祀宋严沧浪其上,召邑诸生能诗者益日与倡和。
顺治六年(1649),周亮工升任福建右布政使。当时两广未定,清廷拟调其前往广东,有人认为周亮工“治闽久,得闽人心;闽未大定,未可去闽”。遂留任。
顺治七年(1650)七月,周亮工代理建南道,招抚农民军首领曾省,瓦解汀州反清武装。顺治八年(1651)秋,赴延平,代理延建道。为平叛乱,周亮工单骑入邵武叛兵营,招降首领耿虎;随后,又镇压建宁陈和尚、延平吴赛娘的抗清队伍。
顺治九年(1652),郑成功部围攻漳州,城内绝粮,周亮工临危受命,代理漳巡道,从戈戟林中破围入漳,协助守城。漳州解围后,城厢内外尸骸狼藉,周亮工捐赀收埋遗骸十余万具,发粮煮粥供应饥民,并赎回被清军掳掠的良家子女千余人。
顺治十年(1653),调署兴泉道。当时,福建总督刘清泰因兴泉沿海14寨接济郑成功,准备发兵剿灭。周亮工极力劝止,使百姓免遭涂炭。同年夏天,周亮工升为福建左布政使,为清初汉人受左布政使职之第一人。上任后,即在衙堂上大书:“收银不用火耗,发银即是原封”;“批到即收银,收完即领批”。】
⊙江苏按察使礼部尚书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清恪。光绪初年,从祀文庙。
【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
康熙二十年(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后来,张伯行遇父丧归乡,建立请见书院,并讲解宣传儒学。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伯行被授为山东济宁道。
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
⊙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蒋廷锡(1669年—1732年),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
清朝前期政治人物、画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雍正年间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是清朝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雍正六年(1728年)拜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事。次年加太子太傅。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任内。谥文肃。
【蒋廷锡,字扬孙,江南常熟人,云贵总督蒋陈锡弟。初以举人供奉内廷。康熙四十二年,赐进士,改庶吉士。四十三年,未散馆即授编修。屡迁转至内阁学士。雍正元年,擢礼部侍郎,世宗赐诗贤之。廷锡疏言:“国家广黉序,设廪膳,以兴文教,乃生员经年未尝一至学宫。请敕学臣通饬府、州、县、卫教官,凡所管生员,务立程课,面加考校,讲究经史。学臣於岁、科考时,以文艺优劣定教职贤否。会典载顺治九年定乡设社学,以冒滥停止。请敕督抚令所属州、县,乡、堡立社学,择生员学优行端者充社师,量给廪饩。乡民子弟年十二以上、二十以下有志者得入学。”下部议,从之。二年,奏请续纂大清会典,即命为副总裁。调户部。四年,迁户部尚书,充顺天乡试考官。既入闱,谕曰:“廷锡佐怡亲王董理户部诸事,秉公执正,胥吏嫉妒怀怨。今廷锡典试,或乘此造作浮言,妄加谤议。令步军统领、顺天府尹、五城御史察访捕治。”寻命兼领兵部尚书。遭母丧,遣大臣奠茶酒,予其母封诰,发帑治丧。命廷锡奉母丧还里,葬毕还京,在任守制。六年,拜文华殿大学士,仍兼领户部,充圣祖实录总裁。七年,加太子太傅。命与果亲王允礼总理三库,予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九年,廷锡病,上遣医疗治。十年夏,病复作,上命日二次以病状奏。闰五月,卒,上为辍朝,遣大臣奠茶酒,赐祭葬,谥文肃。】
⊙两淮盐运使俞德渊(1778-1836),字原培,号陶泉,甘肃平罗渠口乡正闸村人,祖籍安徽五为州。
清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初九,出生于本县头闸俞家庄,卒于道光十五年十二月甲戌。俞德渊幼年就读于本村和平罗兴平书院。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吴其濬榜三甲58名进士。
“两淮本脂膏地,运使多以财结权贵及四方游客。”而俞德渊一贯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尚书黄钺之子黄中民为盐场大使。欲得美职,俞德渊不允说:“美职以待有功,中民无功不可得”。俞德渊不但自己生活俭仆,而且其妻子、儿女生活也简朴,使华侈的江南一些地区的风俗,也为之大变。被提升为两淮盐运使。
俞德渊虽在江南为官,还十分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道光五年(1825年)平罗知县徐保字,正拟兴修“又新书院”,俞德渊从江苏来信,赠银三百两,当即动土,近月落成。俞还在来信中书示童生“立志大植,品正察理”八个大字,勉励上学童生努力学习,以求上进。
俞德渊逝世后,朝廷诰授他为“中议大夫”。灵柩运回原籍,葬于平罗头闸南原冒润渠畔,并建祭祠,后人称为俞家祠堂。
⊙江苏按察使兼理江苏军储吴其泰(?—1856)。清河南固始人,字希郭,自号橘生。
嘉庆二十五年进士。道光间历浙江湖、杭两州知府,有能名。咸丰间任江西粮储道,助巡抚张芾守城御太平军九十六日,得援解围。迁江苏按察使,兼理江苏军储,平息吴江陆孝中聚众抗粮案,不动干戈,仅杀孝中等数人。
【在昆山有一个林则徐游历过的景点“林迹亭”,有这样一段记载:道光甲午四月庚申,长沙陶澍来游。时宿雨初霁,四顾旷然。同游者,上海道吴其泰,太仓州牧李正鼎也。署昆山县孙琬,署新阳县沈炳垣,正鼎书。】
上述26位名宦,去世最晚的到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离辛亥革命“打倒孔家店”还有半个多世纪,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乃至今天则有160多年,没有再为名宦树碑立传。
当然除了如皋
还有很地方也有名宦祠
跟小如一起来瞧瞧
各地名宦祠
⊙安徽宣城名宦祠
⊙哈尔滨名宦祠
⊙山西大同名宦祠
⊙山西代州名宦祠
⊙山西平遥名宦祠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作品链接>>>
第一章:如皋平原
第二章:如皋古邑
第三章:如皋的河
第四章:如皋城池
第五章:如皋城河水系
第六章:如皋城河上的桥
第七章:如皋城河护坡驳岸
第八章:如皋城河上的码头
第九章:如皋古城景点 ——射雉亭
第十章:如皋古城景点——范公苑
第十一章:如皋古城景点——丞相亭
第十二章:如皋古城景点——文昌阁
第十三章:中共如皋县委诞生地
第十四章:抗战胜利纪念墙
第十五章:如皋古城景点——靖海门
第十六章:如皋古城景点——孔庙
作者:杨建军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偶遇小红毯 /有爱市集/一起小心肝
小城往事 /如城冬训/ 春天的推送
最美跑道 /国际盆景大师
有趣的小如,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