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开幕时间:2016年4月17日上午9:00
展览时间:2016年4月17日—4月21日
展览地点:山东•潍坊鲁台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画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中国画院、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潍坊市人民政府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画学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临界与超越——许钦松山水画的创造特征
文/范迪安
艺术创作终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艺术观念和感受方式展开的过程中,伴随着语言的发生和运用。山水画从传统到现实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变迁史,其中包括了结构、样式、造型、笔墨等因素,而最具有根本意义和作为明显标志的是笔墨。
崇山如叠 180x49cm 2015
在许钦松的作品上,可以看到取索构势和经营布局的独特性,这为他的作品构筑起了内在的个性结构,但如何使这个结构骨架生长成有机的整体,则需要在笔墨语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壁立千古 180x49cm 2015
在我看来,有三个特征是他作品中独有的追求,第一是黑白节奏。他的山水画以黑色为主,少有色彩渲染,或以色彩为辅,因此,他的笔墨处理首先聚集于全画大的黑白关系上,也即墨色的浓淡和用墨留白上,把握墨色效果成为他的语言中心。很显然,他的墨色特征是十分鲜明的,在整体控制上追求现代感,注重形式的平面性强于纵深性,平面的墨色跌宕是主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他深厚的版画创作经验起了作用,也可以说,他站在版画和水墨的边界上将二者的艺术形式特征内在地通融起来。版画的经验在于处理画面的黑白关系,而且主要是硬边的黑白关系,但在水墨上,需要将黑白关系转换成实与虚的关系。他在这种转换中,自然地保留了如同版画黑白关系的大开大合,使山水形象在光影中显现,但同时以墨色的浓淡营造水墨氤氲的空气感,这使得他的山水丘壑如同沉浸在弥漫的气息中,生成一种既刚健挺拔又连绵起伏如缕的气象。第二是用笔的个性。许钦松深知笔墨的表达对于山水精神面貌的决定性意义,在对传统笔墨程式、技法和风格的研习中,他倾心于北宋以来北派山水的塑造方法,追求以“见笔”带动“见意”的路数。古人曾云:“笔为墨帅,墨为笔充”,如果说传统古法中的“积墨”之法是山水造型的有效途径的话,我以为,许钦松运用的是“积笔”之法。他行笔如运刀,重在落于实处,用累积的笔线与笔点一层层塑造丘壑,在线与点的交织中构成山水的骨架,使作品拥有深厚、雄浑的视觉元素,彰显出内在的刚健精神,又有紧劲连绵的抒情诗意,这种“积笔为骨”堪称许钦松在笔墨语言上的独创,丰富了当代中国画山水画的表现力。第三是干润相济。他的作品保持了营造大山大水所需要的方正结构,有视觉上“干”的力量,同时,他又极为敏感于大自然的生机气息,在“润”的气息表达上做细致的文章,这在他处理山水丘壑和流云的关系上尤其明显。他深知中国画“实”与“虚”的语言特征,精心调整出每幅作品不同意味的虚实,用干润相济的笔墨使画面充满水墨气韵。所有这些属于形式技法的探索,也都表明他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笔墨语言上的“临界”状态。临界,为他的艺术带来了超越。
高可通天 180x49cm2015
甚至可以认为许钦松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也对他的艺术创造起着作用,这也是一种“临界”,或可称为“经验的临界”。许多年来,许钦松担任着多种美术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几乎始终处于繁忙的状态。在社会文化发展特别是美术发展不断趋于多样观念并存、多种风格互补的大势中,需要有宽阔的视野和不断增添的学养,才能做好美术的组织工作,更需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丰富的经验面对蓬勃发展但也时常让人眼花缭乱的美术现实。在同行的眼中,许钦松是一位性格温和,包容性很强并富有经验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长期的工作使他有机会接触各种艺术现象,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征和展开的多样形态,思考当代美术文化的各种问题。工作中的观察与思考经过他的积累和酿化,充实了他的学养,丰富了他的思想内涵。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在从工作状态进入创作状态的时候能够集中起自己整体的修养和能力,有计划和有规律地去解决绘画的实际问题。他选择山水画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他在山水画探索中贯穿着“大画”的理想,他在已有的传统与当代山水画风格样式之外独辟蹊径,可以说都与他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有某种关联,尤其是他倾心和向往的大山水画境界,更是一种站在时代前沿的文化胸怀的体现。
峭崖叠岫 180x49cm 2015
综上所析,便自然地引发出许钦松山水画在当代山水画中的位置。在我看来,许钦松的山水画首先有当代山水画美学追求的共性特征,他以坚定的理想驻守在山水画的不懈探索中,从自然到精神,从造化到心源,可见其遵循着山水画传统的正道经典。他以研究性的方式破解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当代课题,从营构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实现了胸中丘壑的视觉表达。他以宏阔的视野审视山水画艺术的历史流变,从规律到个性,从学理到自由,使山水画创作成为抒情表意的艺术文章……这些都是他自觉置身于山水画变革创新的时代氛围的必然结果。《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画的历史长河之所以奔流不竭,就在于不同时代的创造者能够清醒地审视已有的传统,在思想上处在传统的样式、经验、法则与自我理想、追求、目标的临界点上,以“穷”的状态作为新的起点,知常求变,融通求新,在精神的深层次上实现创造性的超越。许钦松的山水画之路,就在这样一种即是观念认识又是实践方式的状态之中,他的作品风格是鲜明的,在视觉上让人看到了独特性和属于他的个性,但在艺术的精神上,他与“岭南画派”的地域传统又有割不断的联系,或者说这种联系不是由山水而山水的直接关联,而是他长期的生活和感受于岭南文化环境的自然体现。“岭南画派”作为一个历史的现象和历史概念,在山水领域并没有充分的存在,但“岭南画派”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美学样式,却在他的笔下自然地透溢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岭南”与“当代”又是一个临界点,他正准确地站在这个视觉形式与文化意义的临界点上,形成自我的风格,由此成为“岭南画派”精神上的当代开拓者,为当代的“岭南画派”做出了有价值的建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艺术创造具有可资分析研究的价值,更有值得弘扬的价值与发展的期待。在他盛年所举办的这个展览,将是他山水画艺术进程新的起点。(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名《临界与超越》,本文为节选)
山边 180x49cm 2015
山道 180x49cm 2015
山底 180x49cm 2015
山痕 180x49cm 2015
山韵 180x49cm 2015
太行列云 180x49cm 2015
天路 180x49cm 2015
云天无限 180x49cm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