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历史上超级大国的言论自由度,最自由在唐朝....

历史上超级大国的言论自由度,最自由在唐朝....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历史上超级大国的言论自由度,最自由在唐朝....

李白

唐朝的自由与包容

唐朝,不仅仅国力空前强大,各行业都繁荣,同时也属于言论很自由的一朝,从流传下来诗人们的作品我们可窥一斑。

我们最熟悉的李白,是个性情中人,被玄宗皇帝招入宫中,封翰林学士,因不满而被赐金放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见《梦游天姥吟留别》),牢骚加上傲骨铮铮,诗人中的大腕加大牛。

杜甫形容的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其实是公然抗旨不遵,虽然是在醉态中。(杜甫《饮中八仙歌》)

李白还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将进酒》句)牢骚不已。

另一位我们熟悉的大诗人是杜甫,杜甫写反应现实题材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是《三吏》,《三别》。每组诗词包含三首诗。

《三吏》包括《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首诗写了政府征兵,欺压百姓的现状。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写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凄惨状况。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⒂。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杜甫生活的时代属于玄宗一朝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也许没人管他,所以才写了这么多现实讽刺的诗也有可能。

历史上超级大国的言论自由度,最自由在唐朝....

另外一位唐代诗人,是冠居诗人前三名的白居易,白居易写的诗呢,反映现实更加露骨,如最著名的《长恨歌》写于唐元和元年(806年),当时的皇帝是宪宗,这首诗写的内容包含了安史之乱,玄宗与杨贵妃的浪漫爱情故事。唐玄宗天宝年(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距离写诗时候大概50年的时间。白居易就直陈宪宗的曾祖玄宗的宫廷糗事。虽然诗中冠以“汉皇重色思倾国”之名,而很明显“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都没换换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地点没换,“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了曾祖玄宗宫闱中事,内容很不健康,还涉密。“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里地点与事件都与现实吻合,这种诗词还能流传民间。白居易至少大不敬。但是白居易没什么事,好好的做自己的官,而且他的官当得还要比杜甫和李白都稳健沉着。

历史上超级大国的言论自由度,最自由在唐朝....

宋代的党派之争,言论成为互相攻击的工具

李、杜、白三人这些事情如果在宋代,待遇可就不同了,宋代柳永因写了一首《鹤冲天》,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同,引起当时的北宋皇帝真宗很不高兴,不予录取,闹得柳永就奉旨在市井永久填词。

除此之外,因为诗词搞出的事情,还有著名的“乌台诗案“,这件事直接关系到宋代文坛领袖苏轼的生死问题。当时苏轼到任湖州后因为呈给皇帝的《湖州谢上表》中有“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句话,被刻意攻击他的新进派抓住。新进派向宋神宗说,苏轼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诋毁朝政,惹是生非。神宗起初是不相信的,后来又从当时出版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中,收集到了反动言论。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反动诗,就上奏弹劾说苏轼包藏祸心,谩骂皇上,证据如下:

皇帝给贫民发青苗钱,苏轼就写诗“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讽刺朝廷,

皇帝明确法令,他则写诗“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皇帝兴水利,他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

皇帝小心盐禁,他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公然挑衅朝廷,谩骂帝王。

另外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这位弹劾者举的例子,皆出自苏轼诗词,"赢得"两句及"岂是"两句出自《山村五绝》;"东海"两句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读书”两句出自《戏子由》。先附原诗词如下:

《山村五绝》

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其四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八月十五日看潮》

其四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谿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苏轼被弹劾,甚至关起来,差点送命了,后来神宗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又因为宋朝有除了谋反罪不杀士大夫的规定,将其释放。免于一死。

另外还有宋代还有“车盖亭诗案”等,当然这些与诗词有关的对言论的否定,都是借诗词来打压敌对派系斗争,总的来说,北宋的言论还算是自由的,但是比起唐朝来略逊之。

历史上超级大国的言论自由度,最自由在唐朝....

元青花瓷

元朝虽然没出现唐宋诗词繁荣,但是言论宽松

元朝疆域辽阔,由蒙古人统治,元代并没有唐宋诗词成就那么高,但是言论还是比较自由的。曾经有人告发南宋遗民梁栋诽谤朝政,这就是著名的“茅山诗祸”。

至元年间,梁栋在酒酣后登茅山大茅峰,纵情山水后,在大茅峰墙壁上题了一首长诗,题为《大茅峰》:

“杖藜绝顶穷追寻,青山世路争岖嵚。碧云遮断天外眼,春风吹老人间心。大龙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沈。无人更守玄帝鼎,有客欲问秦皇金。颠崖谁念受辛苦,古洞未易潜幽深。神光不破黑暗恼,山鬼空学离骚吟。我来挽仰一慨慷,山川良昔人民今。安得长松撑日月,华阳世界收层阴。一声长啸下山去,草木为我留清音。”

这首诗被茅山道士发现,认为此诗“谤讪朝廷,有思宋之心”,经过一级级上报,最终将梁栋押解下狱。梁栋坚决不服,最后礼部官决定:“诗人吟咏情性,不可诬以谤讪。倘使是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便将其无罪释放。

另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春节,江南盐官县学教谕黄谦之创作一副春联:“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讽刺元朝公文的俗气,被人告官,但处罚很轻,只是免职而已。

所以元朝在言论方面是比较宽容的。

历史上超级大国的言论自由度,最自由在唐朝....

景山公园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起就言论不自由

但是到了明朝,情况又发生变化,明朝一代言论非常不自由。

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僧人一初作诗:“见说炎州进翠衣,罗网一日遍东西""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被怀疑抨击明太祖刑法太苛,斩。

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

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和尚,起义于红巾军,也没什么学问,所以他很讨厌"光"、"秃"等字眼,就连"僧"也不喜欢,别人说"贼"、"寇",连和贼读音相近的"则"也厌恶。所以对诗词文章要求比较多。

明朝的文化管制是严酷的,不如元朝那样宽松,对文人也比较不客气,至少不像宋朝那么客气了。

历史上超级大国的言论自由度,最自由在唐朝....

清朝,空前的言论不自由,文字狱大兴

到了清朝呢,女真族夺取了政权,但是比起元朝蒙古人来说,清朝言论也属于非常不自由的,文字狱也属于空前绝后的。

顺治帝施文字狱7次,康熙帝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狱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

康熙年间有“黄培诗案”

黄培是山东即墨人,明末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明亡后,隐居在家。曾经接济过农民起义军,所作诗如“一自蕉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杀尽楼兰未肯归,还将铁骑入金徽”、“平沙一望无烟火,惟见哀鸿自北飞”确实反映出黄培反清的民族思想。

因此黄培等十四人被捕入狱,被处斩。

雍正年间的“清风不识字”案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乾隆年间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

江苏东台的举人徐述夔去世后,其子为纪念亡父而刊印《一柱楼诗集》。集中有诗句"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被指用"壶儿"喻"胡儿",被暗指清朝。还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后来乾隆帝称"用朝夕之朝为朝代之朝,不用上清都、到清都,而用去清都",因此是"显有兴明灭清之意"。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仇家蔡嘉树检举诗中辱骂清廷,于是酿成大案,牵连的人很多,只要是涉及到一柱楼诗者,均一个不漏地查过去。乾隆帝指示:"徐述夔身系举人,却丧心病狂,所作《一柱楼诗》内系怀胜国,暗肆底讥,谬妄悖逆,实为罪大恶极!虽其人已死,仍当剖棺戮尸,以伸国法。"故徐述夔及其子已死也开棺枭首示众,两个孙子虽携书自首,仍以收藏逆诗罪处斩。

清朝的文字狱,到嘉庆皇帝才渐渐宽松,废止。

唐朝能出现李白这样诗词纵横恣肆,涤荡心胸的诗中狂人,确实因为唐朝皇帝的政策更包容,政府也知道你能闹到哪儿去,不过是知识分子的一时牢骚,或者还可以从这牢骚中看出本朝政策不足,然后改进之。

宋朝对知识分子是比较宽松的,但是党派之争比较甚,所以才利用诗词文章来互相攻击。

到了元朝虽然政策宽松,言论自由了些,但是在诗词造诣上却远不如唐宋时期,因为蒙古人的统治的原因。

明清两代都曾经大兴文字狱,唐宋时代的文化盛典状况很难再有,而且明清两代政策多数闭关锁国,为近代史中国落后局面埋下不良基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字狱---一封书信引来杀身之祸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