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姓名:秃发乌孤
生卒时间:?—399年
在位时间:2年
出身:河西鲜卑,部落首领世家出身,与建立北魏的拓跋氏同出一脉。其父亲秃发思复鞬死后继承部落首领之位。
如何上位:原来都是晋朝司马氏的臣子,后来又臣服于吕光的后凉,然后割据自立,史称南凉。
如何死的:醉酒之后骑马摔伤后不治身亡
帝号含义:谥号武王,庙号烈祖,以武打天下,建立政权的开国之君;其实这些都是仿照汉族的传统和文化起的谥号庙号等,估计也是汉人大臣起的和记录的。在草原民族的文化层面来说,他们未必认可这些东西,所以很多时候会显示比较随意或者重复也没所谓,只要他们觉得好就行。
年号含义:太初,开天辟地之举,显示其建国的丰功伟绩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这是一个很小的政权,而且影响也不大,都是因为淝水之战后前秦四分五裂,各地稍微有点实力的人都纷纷割据自立为王。特别是凉州这种边陲之地,在中原没有稳定和强大之前,根本不可能有人注意到这个地方。而且少数民族的政权也是非常简单,面对强敌,只要投降表示臣服就行。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礼仪上,都没有太大的障碍。不会说投降就是耻辱,就是不孝,丧权辱国。他们只崇尚武力,谁的武力高强,谁就是单于,其他一切都是虚的。而且单于也可以分为大单于小单于,基本相当于汉人的大皇帝小皇帝。
在汉族文化和礼仪中,这些称呼是天大的事,但草原民族是很小的事。也正是因这样,才会在中原与草原的交接处,在战乱时诞生了这么多的所谓政权。他们可以今天称王,明天投降,后天又独立,如此反复,谁也不会看不起谁,谁也不会觉得奇怪。所以才有很多的先称王后投降的人,可以得到对方很好的待遇,甚至可以重新带兵冲锋陷阵,而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不同。
对历史的影响:
秃发是一个很奇怪的姓氏,就像日本人取姓氏一样,都是看到什么叫什么。这个秃发在鲜卑语中是被子的意思。传说因为他们的一个祖先出生在被子上,就取了被子这个词为姓,汉语估计就成了秃发的意思。到现在估计这个姓氏也没有了,估计也是像其他的少数民族一样,很容易就会因为其他的事情改姓,或者政权崩溃后被对手夷族,导致部落灭绝。
在历史上,这个部落还是属于比较强大的部落,在晋朝司马炎时代就开始崛起。当时的部落首领秃发树机能曾经因为当地灾荒其起兵,联合当地的各部落攻占凉州,杀死凉州刺史,是一个让司马炎寝食不安的人物。但后来的晋朝大将马隆的征伐下,动乱很快被平复,树机能战败被杀,整个部落遭到极大的打击。一直到上百年后的397年,其子孙秃发乌孤才算是带领这个部落重新崛起,建立一个小小的政权。
生平:
建立南凉的秃发乌孤的一生,基本上是一条直线一样的人生。像很多部落首领和建立政权者一样,先是在乱世中靠部落的力量联合或征服周边的小部落,加强自己的势力。然后打败依附近最大的强者,慢慢的发展自己,等到这个强者败落或衰老的时候,就乘机崛起,割据自立或直接取而代之,成就一番事业。
秃发乌孤年幼时的记录基本没有,并不像其他五胡十六国时代的英雄那样,自小就在朝廷或京师有特别的名声。他记录是从394年开始的,这一年,建立后凉的吕光派使臣任命秃发乌孤为假节、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封广武县侯。秃发乌孤原本不想接受吕光的官职,不愿意臣服吕光。但属下劝他说现在自己的势力还不够大,而且吕光正是出于强势时期,可以暂时臣服。这才决定接受吕光的封赏和官职。
395年,秃发乌孤在确立名分之后,开始准备扩大发展并征伐周边不愿意臣服的部落。秃发乌孤凭借自己的能力,带领自己部落征服了多个小部落,地盘也扩大的不少,相比以前势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其实这种征服并不像是中原王朝的那种建立统治的征服,更多是象征性的,只要对手表示臣服、表示投降就行。地还是你的、部落还是自己管理,与之前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也就是一种松散的联盟而已。反叛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忠诚是临时的。
396年,吕光看到秃发乌孤的势力增加,因此特意封他为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这已经是草原民族第二高的官职了,再高就是相当于皇帝的单于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吕光对秃发乌孤的势力还是比较重视,也想笼络他。但这次秃发乌孤已经下定决心要自立了,所以并没有接受吕光的官职和封赏。
397年,秃发乌孤正式脱离吕光的后凉,自称大单于,改年号为“太初”,并派兵攻击南凉吕光的地盘,接连攻克南凉多个城池,占领了南凉的三个郡,甚至几个吕光手下将军带领兵马和人口投奔秃发乌孤。
398年,秃发乌孤再次攻占南凉的兴城,南凉吕光遭到进一步的打击,也显示吕光衰老后,武力不再。秃发乌孤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大胆起兵,脱离并直接攻打南凉的城池。这一年,秃发乌孤改称威武王(这种称号在中原汉族的传统中基本没有出现过,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汉化不足的体现)。
399年,秃发乌孤迁都至乐都,并大肆封赏百官,开始以朝廷的礼仪和规模运作。8月,秃发乌孤因为酒后骑马严重摔伤,不治身亡(这和酒驾一样危险)。由其弟秃发鹿孤继位,继续兄终弟及的权力传承方式,反而是比较稳妥。
401年,秃发鹿孤准备正式称帝,但被下属劝阻,后改称河西王。同年,秃发鹿孤率军攻打后凉,大败后凉军。402年,秃发鹿孤去世,再次由其弟弟秃发辱檀继位,还是立长不立幼,兄终弟及。
秃发辱檀继位后,改称凉王,并迁都乐都,后秦皇帝姚兴封他为车骑将军、广武公,算是默认了后秦姚兴的地位。
404年,眼看姚兴的后秦更加强大,为了自保秃发辱檀自行去掉年号,进一步向后秦表示臣服,以换取生存的空间。在得到后秦的认可后,却不断征伐周边国家。先是打败北凉沮渠蒙逊,占领大片北凉领土,后又攻击胡夏的赫连勃勃,被赫连勃勃打得全军覆没,只身逃脱。
408年,姚兴见秃发辱檀被赫连勃勃轻松打败,于是派兵计划彻底收复南凉,但在围攻南凉都城的时候被秃发辱檀打败,只能赔罪撤兵。之后秃发辱檀与后秦决裂,又自行恢复凉王的称号,但经过连续的战争失败,南凉开始衰落。之后几年几乎被北凉的沮渠蒙逊压着打,最后只能将儿子送去做人质,才换来沮渠蒙逊退兵。
414年,南凉都城被西秦的乞伏炽磐包围,秃发辱檀在走投无路,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开门投降,一年后被乞伏炽磐毒杀。历经17年,三代国王的小政权南凉,正式宣告灭亡。秃发辱檀的部分子孙最后投靠北魏,回归本家,还有被封为王的,算是保留了一些血脉,避免了夷族的下场。
一个短暂的政权,除了连年征战,造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之外,并没有给统治区域的人们带来任何的好处。这也是当时少数民族的民族命运,不是在征战中发展,就是征战中灭亡。普通个体的命运并没有任何的重要性,只有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政权,才算是有一些进步,但真正的进步还是要得到一千多年后的法国启蒙精神传入东亚后,个体的价值和尊严才算是有了一些提升,才有了一些基本的变化和保障。
世界在贵族、世家大族等精英分子的推动下,隆隆向前,但决定方向的只能是小部分人。普通人,并没有机会和能力创造历史,最多只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