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唐代时,有个名叫贾岛的书生赴京(长安)赶考。有一天,他骑在驴上,边行走边吟诗,偶然得了个佳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开始时自我感觉良好。后来又觉得有改进的余地。比如下句“推”字也可以改成“敲”字。“推门”、“敲门”都是可以的。但是究竟用哪一个字,一时心里拿不定主意。心里反复琢磨着,嘴里也就不自觉地念叨着:“僧推……门”、“僧敲……门”,忘情处,他的手还不知不觉地做起动作来:一会儿比划伸手推,一会儿又举手作敲门的姿势。
这时,前呼后拥地过来了一队人马。仪仗、随从众多,派头十足。原来是“京兆尹”兼“吏部侍郎”大人出行。大人名叫韩愈,是当时名满天下的诗文大家。恰巧从这儿经过。
按当时规矩,高官经过,路人必须远远回避让路,否则就要犯冲撞法驾之罪。可是,这个贾岛这时正迷醉在他的那句诗里,全然没有察觉。等到近身时已经回避不及了。当即被差役们扭住,带到韩愈马前。韩愈问明原委,不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很称赞他创作态度的认真严谨。对于“推”、“敲”两字,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字好。” 并解释说,既是月下的夜晚,门或许已由内锁上,推,不一定合情理。不如改“推”为“敲”。况且,在静静的夜晚,“敲”字更有一种声音传递的特殊效果,能增加诗意的意境和美感……。两人边交谈,边并骑而行,交谈一些诗文雅事。并从此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