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根据14世纪成书的《王统世系明鉴》记载:吐蕃人的祖先是猕猴与岩魔女结合生出的,其后子孙繁衍并逐渐扩散到西藏各地。他们开垦平地、建筑城邑,直到吐蕃王系第一代赞普(王)聂赤赞普从天而降后才有了君臣之分。西藏本土原始宗教雍仲本教的宗教世界观认为“天地之初如一巨卵”,后来此五色巨卵破裂,一位英雄从中诞生,成为了藏人最初的祖先。从藏民族自己的创世神话来看和汉民族的盘古开天、伏羲女娲等传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事实上汉、藏两族同根同源,都发源于今天黄河上游的青海河湟谷地一带,后来汉、藏两族的共同祖先中有一支迁徙到今天陕西、甘肃一带的黄土高原——这就是轩辕黄帝部族,此后汉、藏两族开始了不同的历史演化进程。 在夏、商、周三个上古王朝时代称青藏高原上的民族为孟族。春秋战国时代一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并逐渐和当地土著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个部落。《新唐书》援引《后汉书》以来诸史籍认为“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在西羌诸部中的发羌、唐旄早在公元1~2世纪时即居住在析支水迤西,其地距中原绝远,互无往还。《新唐书》据此认定吐蕃人系发羌的后裔。也有的说法认为吐蕃是鲜卑族的南凉王朝秃发利鹿孤之后,还有关于吐蕃人的祖先是由印度徙入的说法,但主流观点还是认同古羌人西迁而形成吐蕃之说。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公元6世纪时在今天西藏山南地区的泽当、穷结一带的雅隆河流域崛起了悉勃野部,与此同时其邻近地区还有被称作“十二小邦”的地方势力:它们分布在现今西藏的藏北、工布(今林芝地区一带)、塔布(今山南地区东部)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河、年楚河流域等地。囊日论赞成为悉勃野部的首领后兼并邻近诸部,北迁拉萨河流域,此时悉勃野部已成为青藏高原各部的翘楚。不过此时囊日论赞的政权还很脆弱:他对新征服或新归附地区的贵族,加以封赐和笼络,他敢于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贵族,或授予军权,麾师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 因而招致了旧贵族的极大不满。随后囊日论赞自己的庶民心怀怨望,王妃所属的庶民则是公开发动叛乱:外戚如香雄、苏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继叛离,囊日论赞内外交困,最后被人毒死。囊日论赞死后其子松赞干布诛灭毒杀父王的凶手,平息了悉勃野部内部的叛乱。633年(唐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松赞干布为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据《智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时因学习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自东方汉地及木雅获得工艺与历算之书,自南方天竺翻译了诸种佛经,自西方之胡部、泥婆罗打开了享用食物财宝的库藏,自北方霍尔、回纥取得了法律及事业之楷模"。其中"木雅"即指党项,"胡部"即指粟特,"霍尔"应指回纥,"回纥"应指突厥。可见邻族的经济、文化制度都曾传到吐蕃。松赞干布在稳定内部后开始致力于统一青藏高原诸部。当时松赞干布的势力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南部,而在江北地区则有两个庞大的势力:苏毗和羊同,这也是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最大的两个障碍。而在如今青海省湟水谷地还有大唐属国吐谷浑。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据《隋书》记载:苏毗“人有万家”,由此可见隋朝时期苏毗已是有户逾万的大国。苏毗的崛起甚至一度切断了青藏高原上另一强国象雄王室与东部象雄(多康地区)的联系。苏毗国内实行女王与小女王的共同执政,因此也有说法认为苏毗就是《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当然历史上苏毗国有女王,但不代表没男性,只是可能苏毗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状态之下。苏毗女王达甲吾在位时颟顸昏庸,骄纵暴戾,大臣念·几松上言劝谏,反为达甲吾所逐。念·几松于是暗中策划杀死了达甲吾,转而投奔小女王墀蚌苏。达甲吾死后墀蚌苏成为苏毗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重赏前来投奔的念·几松,念·几松也渐生骄心。与此同时念·几松的家人也得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其中尤其以念·几松的妻子最为恣意妄为,激起了苏毗国内巨大的民怨。松赞干布趁苏毗内乱之机派大论(相当于中原的丞相)娘芒保杰尚囊前往苏毗说服苏毗人归附。据《赞普传记》记载:“尔后娘芒保杰尚囊不需挥军进入苏毗境内,如种羊领群之法,以三寸不烂之舌,使人户无一损失地全部收为真正的属民”——这也就是说松赞干布通过承诺苏毗贵族保留自己的财富和地位的方式争取到了他们的归附,从而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服了苏毗。随后松赞干布又迅速席卷了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部,至此象雄已成为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最大障碍。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象雄古国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间的铁器时代。象雄是青藏高原本土原生宗教雍仲本教的发祥地,有着独特的象雄文。象雄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都有过交流,被誉为“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在吐蕃崛起前象雄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日渐崛起之后象雄末代国王李迷夏曾迎娶松赞干布的妹妹赞蒙赛玛噶,后来两国关系破裂导致松赞干布以妹妹赞蒙赛玛噶失宠为由率军于642年讨伐象雄,用三年时间攻灭了象雄。收服苏毗、攻灭象雄后松赞干布开始向青藏高原北部的河湟谷地扩张,这里由鲜卑慕容部后裔建立的吐谷浑汗国统治。隋炀帝时期一度征服吐谷浑,从而将青海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然而在经历隋末动乱后吐谷浑重新建国。当松赞干布向吐谷浑扩张时唐太宗李世民已令吐谷浑成为大唐王朝的属国。如此一来吐蕃的扩张自然就会威胁到唐朝的利益: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秋吐蕃发兵征伐吐谷浑,吐谷浑王逃入唐朝境内避难。唐朝接纳了吐谷浑王,但并未干涉吐谷浑与吐蕃的战事。松赞干布见唐朝方面没什么反应,于是在第二年进逼松州(今松潘),唐朝与吐蕃第一次正面交锋松州之战由此爆发。松州之战中双方都没发生什么重大损失,始终处于相持状态。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松赞干布见难以从大唐捞着好处,转而向大唐求婚,希望借机吸收大唐先进文明以改革吐蕃。贞观十五年(641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并谒见护送文成公主入藏的江夏王李道宗,行子婿之礼。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事实上文成公主入藏连同在此前后的玄奘西行、王玄策出使天竺等几件事还催生了一条从中原经西藏直达印度、缅甸的国际通道的诞生——这条通道的名字叫做茶马古道。唐代以前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是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其次是从蜀地通往缅甸、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法显、玄奘等西行求法的高僧无一不是沿着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从今天的新疆地区翻越帕米尔高原,再由中亚进入印度。谁也没设想经由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翻越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直到玄奘法师西行后才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第一次提出通过穿越青藏高原前往印度的构想,然而此时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构想层面而已。文成公主入藏后才开辟了从长安到拉萨的路线。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的同时还迎娶了吐蕃南部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由此开辟了从拉萨到尼泊尔的道路。王玄策向吐蕃和泥婆罗借兵复仇强化了三方的友谊,此后从拉萨到尼泊尔的道路进一步延伸到印度境内。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松赞干布死后论东赞、论钦陵父子成为吐蕃的实际执政者并开始和唐朝直接对抗:公元670年论钦陵率军攻灭附属于唐朝的吐谷浑并在接下来的大非川之战中击败了唐朝名将薛仁贵,从此吐蕃尽占整个青藏高原。此后为了夺取河西走廊、陇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吐蕃军多次主动和唐军交战:青海湖之战论钦陵大败十八万唐军;素罗汗山之战论钦陵又大败武周军十余万人,乘胜夺取凉州。西域的安西四镇也曾一度被吐蕃夺取。面对吐蕃步步紧逼的唐朝加强了河陇地区的布防:名将娄师德等先后率军在河陇、剑南击退了吐蕃的进犯,稳定了唐军防线,吐蕃与唐朝开始进入长期对峙的时期。吐蕃人尽管彪悍善战,可毕竟是一个刚崛起的民族——此时吐蕃的国家体制尚处于完善过程之中,对境内各部族的凝聚力还较为有限,而青藏高原的生产力又远远不及中原地区,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消耗了吐蕃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与此同时吐蕃王室与手握大权的论钦陵家族之间的矛盾也在潜移默化的滋长。武周时期女皇武则天以大将王孝杰为统帅,与受到吐蕃威胁的西突厥各部族联兵,出击西域收复安西四镇并在凉州、西域开展屯田,加强了对丝路沿线的控制。正在这时吐蕃内部爆发了一场权力斗争:论东赞、论钦陵父子长期把控吐蕃国政,这令吐蕃王族及亲王族的大臣十分不满。698年吐蕃赞普杜松芒波杰与大臣论岩合谋托以狩猎之名前往论钦陵的驻地阿秦地区(吐蕃人对吐谷浑故地的称呼),捕杀其党羽两千余人。论钦陵欲发兵抗命,但部将却忠于赞普,因此兵溃自杀身亡。此后吐蕃王族从权臣手中收回了权力。论钦陵家族的残部及其治下的吐谷浑部落1400帐则为躲避吐蕃追剿于第二年投归唐朝。七年后武周政权也爆发了神龙政变:宰相张柬之等大臣拥戴太子李显复辟李唐王朝。唐中宗李显登基五年后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双方的关系暂时缓和下来。边境上大规模的战事暂时停止了,不过彼此暗中的较劲还是有的:就在唐中宗李显宴请吐蕃迎婚使的宴会上双方进行了一场马球比赛,都憋着一口气的双方都想在赛场上压制对方,唐朝马球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及时换上临淄王李隆基,最终唐朝马球队在临淄王李隆基的带领下反败为胜。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就在这场马球比赛结束还不到一年李隆基就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一举诛杀韦后集团,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成为了李唐王朝的新皇帝。两年后李旦禅位于李隆基,登基后的李隆基迅速在第一时间以铁腕手段肃清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开始真正大权在握。李隆基在位早期的李唐王朝的国运正如那场马球比赛一样蒸蒸日上,唐朝进入了国力全盛的开元盛世时期。与此同时吐蕃人也并没闲着:704年杜松芒波杰在征讨六诏期间病死于军中,其子尺带珠丹继位。由于年幼,政权由祖母没庐氏赤马类执掌。尺带珠丹即位之初吐蕃没有强有力的统治者,且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因此政局动荡不安。属国起兵反抗,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也纷纷叛乱。从705年开始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叛乱于那拉山,西南的属国尼婆罗、悉立也发生了叛乱。摄政的没庐氏先后发兵征讨叛乱,于709年平定了悉立。又先后处罚了一些大臣,基本巩固了政权。吐蕃在迎娶金城公主时通过用大量钱财贿赂唐朝官员杨矩,得到了青海东南部的九曲之地。714年吐蕃遣使赴长安,请求唐朝派使臣前来会盟,并要求以河源一带为边界。唐玄宗派遣左散骑常侍解琬前去会盟。但吐蕃对会盟的结果十分不满,派大论乞力徐、大将坌达延率兵十万,进攻唐朝,唐将王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拆毁吐蕃建立的城堡和桥梁。之后吐蕃向唐请和并要求用与唐朝平等的礼节,玄宗不许。此战后唐蕃关系恶化:吐蕃遣使通好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突厥、突骑施等国,多次骚扰唐朝的西部边境,皆被唐朝击败。715年吐蕃联合黑衣大食攻打西域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区,介入拔汗那国的王位继承斗争,但为唐朝所败。同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716年吐蕃进攻松州。松州都督孙仁献袭击吐蕃于城下,大破之。吐蕃再次请和。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此后同年又于与突骑施、黑衣大食入侵安西四镇,战于塔里木盆地西北,但战败。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719年唐蕃双方会盟,停止了战争。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红册木牍制,将各地的户籍、税收、兵籍等的管理收归朝廷管理,并设立红册木牍典籍备案(744年起改用黄色藏纸记载)。同时对没用的官吏大幅度裁员,削减支出;打击强权大臣并多次巡视各地。他还下诏对贫困地区的税收进行减免,以缓和阶级矛盾。他消弭多次内乱,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吐蕃社会井然有序,充满勃勃生机。尺带珠丹在位时期奠定了日后吐蕃强盛的根基。安史之乱后吐蕃获得了新的扩张良机:趁唐朝西域、陇右军团东调平叛之机吐蕃陆续占领陇右、河西。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政权趁唐衰弱之际尽取陇右道。是年冬吐蕃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半个月后才撤离。此后十余年吐蕃又夺去河西之凉、甘等州。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位时期听说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遂派大军远征天竺,欲奉舍利回吐蕃供奉。恒河北岸的各个小国得知蕃军强盛,纷纷投降,成为属国。吐蕃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恒河北岸地区,随后渡过恒河攻入中天竺的摩揭陀国。摩揭陀人纷纷逃窜,吐蕃军队从佛塔中取出舍利,送往吐蕃供奉;同时又掠夺了大量佛像、佛经,俘虏了不少高僧。凯旋回朝之前在恒河边竖立大铁柱以标明地界,并遣士兵看守。从781年开始吐蕃趁机大举进攻唐朝辖下的西域。唐朝为了牵制吐蕃,用离间计策反吐蕃属国南诏,久怀不满的南诏王异牟寻趁机投靠唐朝,攻击吐蕃。同时用和亲政策拉拢回鹘(即之前的回纥),并通好于大食(阿拉伯帝国),形成对吐蕃的包围网。但吐蕃利用自己在西域的各个属国抗击阿拉伯帝国并于790年策反回鹘属下的葛逻禄各部,又派遣恩兰·达扎路恭大破支援西域唐军的回鹘主力,回鹘走向衰落。在792年吐蕃完全占领了西域地区,将唐朝与回鹘的势力彻底驱逐。同时吐蕃还将势力扩张到云南地区的南诏国境内,这一时期吐蕃同时对抗东面的大唐帝国和西面的阿拉伯帝国,成功占据了整个西域。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至792年赤松德赞占领西域全境的160年间吐蕃向西征服了今天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安史之乱后吐蕃趁唐军主力东调平叛的时机占领了陇右、河西等地,甚至一度占领长安。名将郭子仪联合回纥汗国的兵马发动反攻,唐朝才得以收复首都。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与大食(阿拉伯帝国)接壤,东至现今的甘肃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与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然而吐蕃的扩张过程中其实就已潜伏下了日后衰败的种子:唐德宗时代的名臣李泌制定了联合回鹘、南诏、天竺、大食等国共同削弱吐蕃的计策。另一方面吐蕃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国内的宗教、权贵冲突和奴隶反抗此起彼伏,这极大牵制了吐蕃的精力;与此同时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也深受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朝廷党争之苦。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唐朝的军事重镇麟州等战略要地相继沦陷,一时间吐蕃兵锋直逼长安。面对吐蕃人带来的巨大威胁唐朝走出了一招围魏救赵之棋:驻守四川地区的剑南节度使韦皋率步骑两万兵分九路经四川杀入吐蕃境内,这支军队在吐蕃境内先后转战四月,攻克吐蕃城池7座、焚毁堡垒一百五十个,先后击溃吐蕃、大食联军十六万,杀敌万余人,受降3000余户。最终双方在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决战,在这次战斗中韦皋使用围点打援的策略消灭了吐蕃自西北方赶来的援军,此战不仅大大缓解了唐朝西线战场面临的战略压力,同时也坚定了南诏、回鹘等国与唐朝共同对抗吐蕃的决心。821年精疲力尽的唐蕃双方进行了第八次会盟,此后双方大规模的军事对抗终于平息下来。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在唐朝史籍中称之为大食,是与唐朝并列的亚欧大陆两大强国。吐蕃在于东方的唐朝持续交锋的同时也和大食有着频繁的互动:公元7至8世纪之交当吐蕃与唐朝在西域频繁争夺之时大食(阿拉伯)东征的军队已开进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的阿姆河、锡尔河一带。当时统治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的军队在呼罗珊总督屈底波的率领下攻占了当时尚属唐朝领辖的今楚河以南、帕米尔以西的广大中亚地区并企图向中国本土推进。吐蕃曾与大食联合进攻唐朝的休循州及钵换城等地方。当时大食东进、吐蕃向西北发展的目标都是唐朝的安西四镇,因此很自然地联合在一起。公元750年阿拔期王朝(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次年(751)黑衣大食的军队在怛逻斯(今中亚之江布尔城)击败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所率的大军。从此唐朝在中亚的势力开始收缩。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更是无力西顾,而吐蕃则趁机攻占陇右、河西、天山南北两路,与此同时吐蕃与大食的关系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德宗贞元二年(786)唐润州节度使韩晃至长安上言曰:"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以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臣闻其近岁以来,兵从寝弱,西迫大食之强,北病回纥之众,东有南诏之防,计其分镇之外,战兵在河、陇者,五六万而已"。《通鉴》中记载的李泌的说法则更为详细:"大食在西域为最强,自葱岭尽西海,地几半天下,与天竺皆慕中国,代与吐蕃为仇,臣故知其可招也"。从唐人所言中不难看出吐蕃与大食对抗的事实。《新唐书·南蛮传》所载的贞元十七年(801)西川一战后被唐军俘获的人众中就有"黑衣大食等兵"——他们当是在吐蕃与大食的战争中被掳掠至吐蕃东线的。早在公元790年吐蕃就通过与阿拉伯的北庭战役基本控制了中亚河中地区并开始在此建立行政机构。810年吐蕃联合葛逻禄再次对河中地区发起进攻,这个时候阿拉伯帝国正处于相对衰落的时期,以致于当时阿拉伯帝国掌控整个东方领土的皇子马蒙(后来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说:“我想除了放弃我现在的职位,与吐蕃君主联合并向他和他的国家寻求庇护之外,我已别无选择,我还是应该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并使自己处于稳固的地位”。马蒙的大臣法德勒向马蒙建议他做出必要的妥协,马蒙采纳了法德勒与吐蕃讲和的建议。由此也可看出当时的吐蕃是多么的强盛。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从公元637年唐蕃首次在松州交锋到公元821年的长庆之盟双方历经了184年交织着和亲、会盟和征战的历史。单纯从军事上看很难说最终谁赢了,因为最终双方都在战争中精疲力尽而不得不通过会盟解决争端,充其量只能说是打了个平手。在这近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唐朝诞生了薛仁贵、张孝嵩、高仙芝、韦皋等名将,而吐蕃的论钦陵也曾连续击败薛仁贵和王孝杰,可以说这近两百年的历史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同时这个时代汉、藏两个民族也有着经济文化上广泛的交流——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茶马古道成为联系西藏与中原的经济纽带。吐蕃是奴隶制社会,但其攻占的河、陇等地,早已进入了封建社会。吐蕃虽然征服了这一地区,但它不可能完全废除原来的各种封建制度,相反其统治机构和统治政策还要受封建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吐蕃在本土之外的占领区实行一种类似于节度使的制度,这种制度分布于吐蕃从唐朝占据的青海、鄯州、河州、凉州、瓜州等地。吐蕃册封河陇地区的汉族、党项等民族的世家豪族镇守当地,由此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吐蕃本土的奴隶制社会的封建官制。受困与内部藩镇割据问题的李唐王朝实际上已默认了河陇地区被吐蕃占据的既成事实,然而当地人民却并不甘于接受吐蕃的统治——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3月11日敦煌沙洲降生了一个婴儿,他叫张议潮。张议潮的家乡乃是当年汉武帝亲设的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郡,素有盛大昌盛之意。在汉唐时期这里见证了帝国将士们开疆拓土的功业,见证过丝路商队的阵阵驼铃,与此同时也留下了历代西行求法的高僧和边塞诗人们的足迹。不过这一切张议潮都无法感知,因为自他记事起敦煌就一直处于吐蕃的统治之下。每当有唐朝使者路过河西总会被当地百姓质疑:大唐朝廷忘了在西边还有我们这群子民吗?而每一个路过此处的唐使都心情复杂:这里难道不是大唐的疆土吗?可为何如今却沦陷于吐蕃之手?这个问题成为河西百姓以及有志收复河西的大唐人士共同思考的问题,在这群思考者中就有张议潮。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张议潮以盛唐名将封常清为偶像,苦学兵法韬略,武艺更练得勤,家产更几乎变卖,用于招兵买马,就这样在吐蕃人眼皮底下,不声不响练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归义军!公元848年四十八岁的张议潮终于等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机会——这年吐蕃内乱,于是张议潮趁机率归义军驱逐吐蕃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并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前往长安。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张议潮率众收复西州。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先后收复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肃岷县)等十一州,派遣兄长张议潭携版图户籍入朝,唐宣宗遂赐诏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收复凉州。至此“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张议潮收复河西之时吐蕃王室内部为争夺权力分成两支连年混战,镇守各地的将领也拥兵称雄,过去归属吐蕃的部落纷纷脱离吐蕃的管辖。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并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当东北部镇将混战时吐蕃的随军奴隶在河陇地区发动了大暴动并自称“浑末”军,这支起义军的主要参加者主要是受吐蕃奴隶主奴役的党项、回鹘、羌、汉和其他民族。与此同时从吐蕃东部也开始爆发平民和奴隶大起义并逐渐蔓延到吐蕃全境:公元869年手工匠人首领韦·阔竭勒登从康氏区率领起义军向卫藏挺进席卷拉萨一带,随后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到公元877年起义军首领许布达泽等四人率军攻下山南穷结,将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的陵墓掘毁多处,取出的殉葬财物则由几个首领们瓜分。这是吐蕃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农民和奴隶大暴动,至此吐蕃政权已然土崩瓦解。此后统一的吐蕃王朝不复存在,吐蕃王室分裂为拉萨王系、阿里王系、亚泽王系、雅隆觉阿王系四大并立王系。一年后唐朝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尽管唐王朝最终平息了黄巢起义,然而此时唐朝中央政府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接下来轮到各路藩镇势力登台表演了。公元907年朱温篡夺了李唐王朝的江山,唐朝和吐蕃这对持续交锋大半辈子的老对手就这样先后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相关阅读

  •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巅峰对决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吐蕃国,不过此时囊日论赞的政权还很脆弱:他对新征服或新归附地区的贵族,加以封赐和笼络,他敢于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贵族,或授予军权,麾师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
  • 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胡笳十八拍,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