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的阆中,在2300多年的建县历史中,有不少文人墨客为她留下了诸多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其中,曾写过“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就写过一首名叫《阆州行》的五言歌行体,以流畅又动情的笔墨诉说了一对阆中夫妻久别重逢的感人故事。
听闻夫妻重逢故事 写就《阆州行》赠友人
“四座且勿喧,听我歌阆州。阆州天下胜,锦屏十二楼。歌舞巴渝盛,江山士女游……”今天,在清道光《保宁府志》中,我们可以读到吴伟业《阆州行》的全文,而这首五言歌行体的完整题目则是《阆州行·赠杨学博尔绪》。据注释标注,“学博”即为“学官”,“杨学博尔绪”就是“学官杨尔绪”,仅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吴伟业写给一名叫做杨尔绪的学官的馈赠之作,而“阆州行”究竟是指吴伟业还是意指杨尔绪呢,仅从题目我们无从知晓。
在《保宁府志》关于《阆州行》的注释中,有这样一段原按:“尔绪名继生,阆中人,年少领乡荐,国初秉铎太仓,是时蜀方乱,杨之妻子皆在蜀,已无可奈何矣。……相失十余年,而猝遇於两舟之偶触,于是相持大痛……”而这段原按,在清朝古籍《研堂见闻杂录》一书中也有明确记载。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故事:阆中人杨尔绪,年少乡试中举,后担任太仓学官,妻儿远在四川正遭遇战乱却杳无音讯,无可奈何的杨尔绪只得托回蜀赴任的朋友打探妻儿消息。赴任的朋友在一次外出途中看见了一名衣衫褴褛却气质不凡逃难的妇女,经过询问得知这名妇女正巧是杨尔绪颠沛流离的妻子。得知丈夫也正在找寻自己,杨尔绪的妻子当即咬破二指,写下血书。通过这位朋友的传递,杨尔绪看到了妻子的血书,悲痛不已,立即乘船南下,不料在京口,碰巧遇见了妻子乘船南上,久别十余年的夫妻俩就这样偶然相遇,拥抱着失声大哭……
“通读整首诗,《阆州行》实际上是吴伟业通过记录战乱中杨尔绪和他妻子在十余年时间里相互寻找又偶然相遇的传奇故事,表达了吴伟业对战争的痛恨无奈和对受灾人民的同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概为清顺治六年到顺治七年(1649—1650年)之间,而这个时候正值战乱,战火烧到了今天的阆中一带。
诗人“记事抒情” 文藏阆苑山水
吴伟业为何要写这样一首诗赠给杨尔绪?吴伟业或许没有来过阆中,他只是听说了杨尔绪与妻子的感人故事,吴伟业就用诗歌来叙述史事、抒写个人情感,“记事抒情”是吴伟业诗歌的一大风格。“诗中‘我有同年翁,阆州旧乡县\\’一句表明,吴伟业应该是认识杨尔绪的,而故事的由来究竟是吴伟业从他人处了解到的还是从杨尔绪处听来的,现在已无从考证。”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吴梅村生平创作考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自顺治三年举荐失败,吴伟业与官府的交往就不得其详,但从顺治六年开始,梅村与公门中人来往增多。是年吴伟业游杭州,途中以诗《简武康姜明府二首》寄武康县令姜会昌。此间,伟业还造访了同年进士张天机,有《海市》诗四首及《海市记》一篇……离开杭州,梅村又往桐庐访张王治……自桐庐返太仓后,梅村为州学正杨继生(号尔绪)作《阆州行》。
“从游行的时间上来看,吴伟业应该是没有时间到阆中来,史料上也没有明确记载过吴伟业到过阆中。”刘先澄说,这个时候战乱祸害,民不聊生,吴伟业心有出仕为官的愿望,结识公门中人是件很自然的事。鉴于此,加上被杨尔绪的故事所感动,吴伟业创作《阆州行》赠给时任州学正的杨尔绪也就解释得通了。
“《阆州行》全诗500字,阆中元素十分浓重。”“阆州天下胜,锦屏十二楼。”“歌舞巴渝盛,江山士女游。”“凄凉汉祖庙,寂寞滕王台。”等诗句均在描写阆中。
“吴伟业《阆州行》中记载的巴渝舞,是巴渝地区特具代表性的古老艺术形式,是阆中渝水土著巴族賨人(又称板楯蛮)所创民间舞蹈。”巴渝舞是助周武王伐纣时前歌后舞,气势如虹。在公元前二世纪初,賨人助汉王北定三秦,再现歌舞风采,后引入宫廷才定名《巴渝舞》,至今对于研究和继承巴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只有嘉陵江,江声自浩浩……”千百年过去,巴渝舞仍在跳动,阆中城越发美丽动人,而后人仍然可以听见,吴伟业在歌唱:我欲竟此曲,流涕不复道!
◆人物简介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吴伟业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 明崇祯四年进士, 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被迫应诏北上, 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 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 此后不复出仕。
◆作品选登
阆州行
□吴伟业
四座且勿喧,听我歌阆州。阆州天下胜,锦屏十二楼。歌舞巴渝盛,江山士女游。我有同年翁,阆州旧乡县。送客苍溪船,读书玉台观。忽乘相如车,谓受文翁荐。游宦非不归,十载成都乱。只君为爱子,相思不相见。相见隔长安,干戈徒步难。金牛盘七坂,铁马断千山。敢辞道路难,早向妻儿诀。一身上鸟道,全家傍虎穴。君自为尊章,岂得顾妻子。分携各努力,妾当为君死。凄凄复切切,苦语不能答。好寄武昌书,莫买秦淮妾。巴水急若箭,巴船去如叶。两岸苍崖高,孤帆望中没。二月到汉口,三月下扬州。扬州花月地,烽火似边头。驿路逢老亲,迁官向闽越。谓逼公车期,早看长安月。再拜不忍去,趣使严装发。河山一朝异,复作他乡别。别后竟如何?飘零少安居。愁中乡信断,不敢望来书。尽道是葭荫,杀人满川陆。积尸峨眉平,千村惟鬼哭。客有自秦关,传言且悲喜。来时闻君妇,贞心似江水。江水流不极,猿声哀岂闻。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五内为崩摧,买舟急迎取。相逢惟一恸,不料吾见汝。拭泪问舅姑,云山复何处?泪尽日南天,死生不相遇。汝有亲弟兄,提携思共济。姊妹四五人,扶持结衣袂。怀里孤雏痴,啼呼不知避。失散仓皇间,骨肉都抛弃。悠悠彼苍天,於人抑何酷。城中十万户,白骨满崖谷。官军收成都,千里见榛莽。设官尹猿猱,半以饲豺虎。向道是阆州,此地差安堵。民少官则多,莫惜蜀人苦。凄凉汉祖庙,寂寞滕王台。子观叫夜月,城廊生蒿莱。只有嘉陵江,江声自浩浩。我欲竟此曲,流涕不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