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611年这一年,隋朝的气数因为繁重的徭役制度、气势恢宏劳民伤财的京杭大运河,让败家子隋炀帝败得一干二净。与高句丽两败俱伤的战争后,隋炀帝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不再强大的武力和怎么也打不完的农民起义。
隋朝最后统治的七年间处于一个完全动荡的时期,各方势力此起彼伏。而这数百只农民起义军最终汇集成了三支主力军,而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瓦岗军。
瓦岗军刚成立之时在翟让的带领下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为要义的他们是没什么大志向和大能力的,而616年,瓦岗军中来了一个叫李密的人,让瓦岗军发生了质的转变。
李密曾经有一段时间开堂授课,而其中有一个学生,叫作王伯当,而王伯当是翟让的一员大将。于是瓦岗军起义五年,杨玄感与李密举兵造反的三年后,李密找到了王伯当。自此以后,农民起义军里终于来了个见过世面的大人物,而这个大人物在瓦岗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了顶梁柱。
所谓眼界决定境界,五年了瓦岗寨除了占山为王,活得比当奴役时期滋润一点以外是没什么前途的。可是自从李密一来,很快就发展成了农民起义军的第一把交椅。原因一,他成为了翟让身边最有用的军师,对于瓦岗寨的发展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原因二,本为贵族出身且养了一大堆门客,很多人一听李密来了瓦岗寨,便立马带着人投奔过来了。
靠着李密的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在一年里,瓦岗军便在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里脱颖而出。隋炀帝曾派出手下头号名将张须陀——也就是镇压了隋朝第一次王薄起义的那位将军派兵守城,照样被李密设下计谋打了个落花流水。而此时此刻,杨广许是发现国内局面已经无法控制,自暴自弃的他跑去第三次坐着他的龙舟下江都玩乐去了。
617年,瓦岗寨成为了隋朝末年群雄之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而此时的他们拿下了东都洛阳东北部的粮仓,开仓放粮,这在老百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只要跟着瓦岗军,我们就有饭吃,一瞬间瓦岗军增员20余万人,瞬间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此时的隋朝已经奄奄一息。
而此时的瓦岗寨离称王称霸只有一步——只要我拿下洛阳,解决掉隋炀帝杨广,夺取天下赢得王位指日可待。
而此时此刻瓦岗军的内部管理,出现了大问题。每个队伍的领导人在一个队伍中的领导作用非常的重要,而自古以来历史上出现的农民起义往往都是如此结局——揭竿而起的一帮兄弟打天下时可以同吃苦,成功之时却无法享乐;拼命时大家的命紧紧捆绑在一起,可成功之日大家却打起了各自的小心思。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而在617年,瓦岗军形势一片大好,可是内部的危机爆发了。
由于农民起义军的领导班子的眼界问题,所谓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所谓的理想,所谓的目标,其实就是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没有深厚的知识,没有广大的胸怀,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的富贵意识必然会让当初的领导班子分崩离析。农民起义大部分领导班子的目光短浅与小富即安的思想,若没有优秀的领导者改变与引导,最终走向的必然是灭亡。因为开国天子绝对不可能是用金扁担挑水挑大粪,靠着墙根啃着大病晒太阳就可以担当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