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作者 | 洞见Neo
来源 | 洞见(ID:DJ00123987)
公元714年。
这一年,李白还在青城山练剑,杜甫还只是洛水边的一个顽童。
一个15岁少年,背着一把琴,提着一支笔走进了盛世下的长安。
两年后他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震撼整个文坛,在盛唐伊始的时候以少年才子之姿,独步天下。
他就是王维。
当白居易24岁登临大雁塔,写下“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时候,王维21岁就已经状元及第,名耀整个大唐。
这是一个开局华丽,风生水起的人生上半场。
但是,王维的下半场一开端,就是他人生的滑铁卢。
01
本来作为新科状元王维有可预见的大好未来,但是却在无意中犯了唐玄宗的忌讳,一怒之下将他打发去了地方。
去地方就去地方,年少气盛的王维虽然满肚子怨愤,可还真没太拿得罪了皇帝当一回事。
他处理起政务也有声有色,觉得自己在外锻炼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的。
好友孟浩然科举落第,他还安慰道:“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老哥,科举当官太辛苦了,哪有在这青山绿水间待着快活?
但是,让王维没想到的是,他这一次被贬却足足在地方熬了十多年,直到过了而立之年才忽然发觉:你们真的把我忘记了啊。
王维在《偶然作》中称:“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王维父亲早亡,长兄如父,人到中年,作为一家之主的他,自然要挑起照顾整个家族的重担。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从这一刻开始,那个“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少年从王维的心底褪去了锋芒。
他放下状元郎的架子,也不再恃才傲物。
回到长安,王维求见丞相张说献诗,诗中他自比贾谊,恳请张说提携,“尝从大夫后,何惜隶人余。”
意思是如果张说能看中他,他甘愿做任何工作。
开元二十三年,三十四岁的王维得知恩师张九龄重任宰相,立刻写信道:“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一颗急切之心,毫不掩饰。
不久后,他便被提拔为八品上的右拾遗。
作家烟罗说过:“人生下半场,最大的敌人只剩自己。”
人这一生,前半程年少气盛,大多数人活得是心气,觉得自己不可一世;
后半程才发现人活的是心态,是自己与自己较劲。
所以说,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
你越是矫情,失去的越多。
02
王维中年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和他患难与共的妻子难产而死,与此同时还有胎死腹中的骨肉。
中年丧妻又丧子,人生恐怕很难有比这还要悲惨的经历了。
王维这一生留下无数诗篇,流传至今的就有400多首,但是细细翻阅,你会发现,其中竟然没有一首是写给妻子的。
他难道不爱自己的妻子吗?
王维和妻子相遇时,彼此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8年后他金榜题名,连公主都有意招为驸马,可他却丝毫没有留恋,大登科后便迫不及待地迎娶了自己的青梅竹马,迎来小登科。
他难道不擅长写情诗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朋友李龟年的,但是后世之人早已将其看做爱情诗的代表作。既然友情都描摹的如此情真意切,一首爱情诗怎能难倒王维这样一个绝世天才?
有人说:“沉默的人,爱得最深;沉默的心,伤得最重。”
回望诗人的世界,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东坡身边可曾缺少过红袖添香?
为妻子写下“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的白居易也不乏“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流。
唯有王维没有用文字祭奠自己的爱与悲伤,可史书却为他这段感情留下一句力重千钧的批注:“孤居三十年,终生不娶。”
要知道,那可是男人三妻四妾皆属平常的古代。
王维没有给妻子留下只言片语,但是他却用他的余生证明了自己爱得深沉,伤得刻骨。
红尘过往,没有人握得住地久天长,感情之事岂能尽如人意?
尤其是进入人生下半场,生离死别总要走一场。
有些话,无须多言;有些事,只须去做。
最深的爱,最真的情,从来不是表演,也不会矫情。
03
公元750年。
十五岁出游,五十岁依然郁郁不得志的王维赶回家中探亲,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
王维的母亲临终前曾问过他一个问题:
“知道你的名字为什么叫王维字摩诘吗?”
王维自然明白,“维摩诘”是印度高僧,母亲把他的名字拆开来为自己命名,还教他从小就背诵《维摩诘经》。
“维摩诘”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就是没有污垢,即“净”。
母亲学佛几十年,仿若就是为开导眼前历遭悲厄打击的儿子,让其解脱身心的桎梏。
要他看开苦乐两境,淡看是非成败。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乎,越是失去。
奔波的人生,我们已经用力,尽心,何必还去耿耿于怀。
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经历得越多,你越会明白,这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
晚年,王维重新回到政治权力的中心,但是看过了人生无常之后,他不再关心官场上的种种是非。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从此后,他有事上朝,无事还家,抽空作作画儿,钻研钻研佛学,悉心经营他在终南山的辋川。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时的王维官反而做得越来越大,当了太子中允后不久,他又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一路扶摇直上,最后官尚书右丞。
王维的才华毋庸置疑,但这“迟来的辉煌”,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唐肃宗李亨和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在赌气,只要李隆基不喜欢的人,李亨偏偏要重用。
对此王维心知肚明,可他看破不说破,一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过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田园生活。
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他管不了,也不想管。
人生下半场,不纠结,不纠缠,不矫情。
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这样的事情,王维年少的时候早就经历了一遍。
沧桑世事,负累几许,只要紧守住自己的本心就好。
04
公元761年,王维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中,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临终无病,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
去世前两年,王维上表将辋川别墅改为寺院,又将自己职田中的粮食用来为灾民舍粥。
无论先前的职场生涯如何,王维死的时候确实像一个得道高僧。
正如陈贻焮先生所说,“他采取了圆通混世的人生态度,半官半隐地生活起来了。”
王维在鱼龙混杂、朝不保夕的官场中,从小吏修炼成诗佛。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比起李白的骄傲,杜甫的深沉,王维活得更加洒脱,他就是这样一个温柔淡然的模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人过中年,能让你挥霍的时间少之又少。
不矫情、不做作、不畏惧别人的目光,想要的东西就去争取,得不到的东西就断舍离。
人生下半场,活的就是一份豁达,一份明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