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古老的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呈现出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文化事业空前繁荣,是西藏文化发展最稳定、成果最丰硕、各族人民对文化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的时期。
古老传承重获新生
“小时候,没有机会观赏藏戏,觉得八大藏戏充满了神秘感。现在,我每年都有很多机会观看免费的藏戏演出。”年逾古稀的拉萨市民拉姆说,在旧西藏,并不是所有的藏戏班子都有资格来拉萨演出,所有的农奴也没有资格观赏藏戏演出。
光阴如梭。如今,各地的藏戏班子和戏迷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来自日喀则市仁布县江嘎尔乡的江嘎尔藏戏班子,演出的是藏戏蓝面具四大流派之一,每年雪顿节,这个戏班必去拉萨演出。
次仁老人生于1928年,14岁时加入江嘎尔藏戏班子,从“仙女”的角色一路演绎至戏师,被称为江嘎尔藏戏的“活化石”。在旧西藏,为谋生,次仁曾同舅舅在八廓古街,挂着唐卡说唱过喇嘛玛尼艺术,流浪乞讨生活;而在新西藏,次仁成为西藏较早录入到国家级非遗传承队伍中的一员。如今,次仁虽已逝世,但他培养的一代又一代江嘎尔藏戏演员,依然活跃在西藏藏戏舞台之上,用江嘎尔藏戏独具特色的唱腔,传承其风格。
西藏现有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3项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89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96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70岁以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占比超过35%。自治区财政每年设立1200万元的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自治区级传承人补助经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补助标准居全国前列。
扎西次仁是为数不多经历过新旧西藏、仍然在世并为传承民族文化奔波的人之一,是嘎尔国家级传承人和拉萨堆谐、拉萨扎念琴弹唱自治区级传承人,扎西次仁说,“我曾见证了新旧西藏的交替,我的人生因新西藏而受益获多。”
坚守传统文化之根
位于昌都市边坝县的萨丁乡小学,有一个“格萨尔说唱兴趣班”。这个由学生组成的兴趣班源于两位边坝籍格萨尔说唱艺人。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位目不识丁的边坝籍老艺人扎巴被格学专家发现,得到抢救性保护,世界也首次将目光投向这个西藏牧区深处的特殊群体——格萨尔说唱艺人;另一位,则是目前全世界学历最高的说唱神授艺人斯塔多吉。至今,这位边坝县萨丁乡籍年轻说唱艺人,不仅获得了西藏大学硕士学位,还能够说唱120多部《格萨尔史诗》。
自小家境窘迫的斯塔多吉9岁起如梦初醒般地开唱格萨尔史诗,备受关注。缺乏劳力的家庭对他是否继续上学也曾有过争议。但最终,在各级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关怀和帮助下,他得以继续上学,成为既是格萨尔说唱艺人,又是格萨尔史学研究者的特殊人才。2009年,被誉为“藏族文学之冠”“世界文学之林”的英雄史诗《格萨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底,自治区重大文化工程《格萨尔》藏译汉工程的10部藏译汉书目得以出版发行。
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保护和发展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民间文化遗产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进行大规模系统的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
60年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和传习基地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区命名84个自治区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各级各类非遗传习场所达165处。基本建立了国家、自治区、地(市)、县(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形成了一批保护工作机制。相继完成了多个濒危项目和20位高龄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大力引导藏医药、唐卡、藏香、手工编织等项目开展生产性保护,使项目可持续发展。西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文化艺术焕发新生命
在雪域高原,古老而悠久的藏文化独具魅力。而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的西藏,并非人人享受得起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9月3日起,西藏藏剧团导演索朗占堆带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献礼剧目《高原春雷》(暂定名)剧组,进入紧张排练中。
这部反映新时代翻身农奴幸福生活、讲述朗生(农奴)拉姆在民主改革的春风下,依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编藏戏将于今年上演。索朗占堆说,希望通过传统藏戏的艺术表现形式,用现代化的舞台创作,反映西藏百万农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
西藏现有10个专业文艺表演团体、74个县级民间艺术团和近2000支业余文艺演出队,这些团体已经成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这与西藏民主改革之前的西藏只有一个布达拉宫宫廷嘎鲁歌舞队外,再无一家专业性艺术团队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对西藏的8支国家级藏戏流派划拨专项经费。”自治区艺研所副所长阿旺旦增说,这一举措促使西藏民间藏戏演出团队从不足50支发展到现在的140多支,演职人员增加至近3000人。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专业文艺团体和县(区)艺术团新创作节目达4000余个,演出达1.8万场次。创作推出大型民族歌舞《太阳的女儿》,新编藏戏《六弦琴缘》,话剧《解放·解放!》《共同家园》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不少剧目不仅荣获国家级奖项,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剧目。
60年来,国家投入数百亿元建设近千个文化项目,推动西藏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对西藏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61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建设。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岗青说,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全区城乡文化设施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仅“十二五”期间,西藏就集中实施了5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9个县(区)艺术团排练场,19个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建设,建成1600余个村级文化广场,基本形成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区每年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资金5000余万元,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西藏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仅“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超过1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5倍以上;国家各部委、省市和单位通过援藏形式,支持西藏文化建设投入超过20亿元。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