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杜甫晚年的一首诗,情景交融、句句皆韵,被誉为“七律之冠”
亲爱的诗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小书生论诗词的分享时刻,想要阅读更多诗词解析内容的,点击右上方关注,小书生会持续更新内容的。
独自一人旅居的生活,心中总有一抹孤寂在心头萦绕,思念家乡,思念友人,韶华不再,时光荏苒,任凭年华渐远,两鬓白发苍然。适年,正处安史之乱后,各地军阀争端再起,民间又是一场战乱。杜甫投靠好友严武,以求生计,不久严武病逝,杜甫离开了经营了5-6年的成都草堂,辗转来到夔州,此时是公元767年,杜甫已经55岁,多病缠身,年迈的身体状态也不是很好。重阳是登高的时节,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高台,远眺这眼前萧瑟的秋江景色,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孤伶悲哀之感,写出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传世名作: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话文:这秋天的风飒飒吹过,猿猴的叫声被映衬的如此悲伤,水清沙白的江水之上鸟儿在高空盘旋,看不见边际的树木萧萧的落下叶子,这长江之水奔涌而来,一点也没有停息,这样的景色像客人一样每年都会到来,我拖着这年迈多病的身体独自登上高台,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两鬓之间长出了很多的白发,年老多病的我刚刚放下喝完酒的杯子。(最后一句小书生在这还是推崇这样的解释,后面会做进一步的解释)
杜甫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战争混乱不堪,各地诸侯战乱再起,虽然现在已经躲避开战乱,现在的生活也是相对安宁,但是杜甫里心怀天下,情系苍生,这个期间也创作出了很多的作品如:《望春》、《北征》、《三吏》、《三别》、《军车行》等一些描述当时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杜甫在晚年的诗中多次表述了自己的反战思乡,这也是千古历来极少的反战的诗人,很多的诗人都是写报国平天下,金戈铁马上战场,展示心中的抱负。
杜甫诗词中《兵车行》是杜甫反战诗词中,最为经典的一首,也被众多史学家、政治家来研究。作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战争的态度是:“拥强兵而反黩武”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有兵强马壮的战争力量,但不轻易使用这种力量”,这种反战思维在历史中还是弥足珍贵的。杜甫在《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抱负,希望能够辅佐皇帝做到和尧舜齐肩的千古君王,让百姓过上平淡淳朴的生活。一个文人在战乱年间的治国抱负,终究是难以实现,一生不得志,且心怀天下情。
本诗杜甫作于晚年,重阳登高,思绪万千,这篇诗文写于767年,杜甫在770年就是去世,此时杜甫的身体状态很差,患有众多疾病,胃病、老年风湿、糖尿病。此时,他的好友都已相继去世(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公元763年储光羲去世,公元764年,郑虔和苏源明去世,公元765年,高适和严武去世,),好友的去世对他的内心打击也是很大,内心的苦楚无人倾述。
诗文前四句写的是景,一开篇就交代出了时令,首联,是一个很工整的对仗,渲染出了秋意连连的景象,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精炼的语句,严格的工对手法,单说这一句,就算的上是千古佳句了。颔联,承接上句的视野,向周围扩散、远眺,山林间的树木被秋风吹过,树叶也随着片片落下,俯瞰之下,无尽的黄河之水,奔涌而来,气势如虹。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和映射了对战争的无奈。
后四句抒发内心情感,颈联,这样萧瑟的秋景每年都会像客人一样到来,这里秋天悲凉之意,暗指身处的这个战乱时段,不是所有的秋天都是萧条的,也有很多赞美秋天的诗句,写的也很唯美的,这样对比之下,杜甫这样写秋天,反应的是当时的一个时代现象。此诗作于,重阳登高的时候,重阳节是登高思乡的时候,杜甫拖着年迈多病的身体,来到这高台之上,看到这一番景象,触动内心有感而发。
尾联,回想一下这么多年,艰难奔波的旅居生活,如今两边的鬓角都长出了白发,年老多病的我刚刚放下喝完酒的杯子。暗叹青春已逝,韶华不再,当年的豪情壮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心态,早已不再,此时的他更看清了这个时代,忧国伤时的情操,在诗中表达的一览无余。
这个地方我们着重的说一下“潦倒新停浊酒杯”,我看了很多些资料,并对此诗词多次阅读,我赞同另一个观点说法:“杜甫这里不是写的自己因为身体不好,戒掉了酒”。重阳是登高的节日,带上美酒在高处畅饮,是古人思念家乡的传统,如果杜甫晚年已经戒酒,那么他为何要带着酒登上这高台呢?杜甫写出《登高》之后也写了《九阳五首》,《九阳五首》现存4首,是对《登高》的补充,通读之下能更近一步的了解《登高》的诗意。其中有一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这里也表明杜甫虽然是年老多病,但是没有戒酒。所以,这句话我还是偏重这样去解释:年老多病的我刚刚放下喝完酒的杯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杜甫的《九阳五首》,来更进一步的了解本首诗的内容。
纵观这首七律诗,前半写的是景色,后半抒发的是情怀,文中对仗工整,语句精炼,用词严禁。诗中渲染出的景色,相比一幅画来说意境更深,让读者诵读时浮想连连,留下了很大的相像空间。抒情之句,感人深思,悲切、孤寂的心情和悲秋之景相呼应,表达的更是传神。
感谢您的本次阅读,喜欢的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