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文/张立平
-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位国学大师。不只是因为他的学识,还有他天真古朴的个性。
他矮小,瘦弱,一口龅牙,一肚子的墨水。
他“老实得像火腿一样”。(鲁迅)
他“一个典型的冬烘先生的模样。”(王力)
他“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胡适)
他是没落“小朝廷”的五品“行走”,享紫禁城内骑马的殊荣,溥仪追封的“忠悫(què)”;他蓄辫子,也几欲殉清,有人笑他是“愚忠”的清朝遗老;他接受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之职,也得溥仪下诏相劝。其实,他一点也不愚,他只是“百年知遇君无负”,内心坚守“忠义”二字。
民国时期的北京学术界,有两条著名的“辫子”,一条是在北大的大鸿儒——辜鸿铭,一条是在清华的他。
他不喜政治,不通俗物,气质纯真,一门心思做学问。他学无专师、不居专业,哲学、文学、史学等皆通。
他学术开明,提倡“学术无新旧之分,无中外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
鲁迅说:“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梁启超说:“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徐中舒说:“是个粗看其貌不扬,细看却气质修养极深厚的人,是真正的大师气派。”
他“体素羸弱,性复忧郁”。
21岁,患足疾,曾寸步不能行动。
24岁,在日本病脚气(软脚病),不得以返家养病。
他年纪轻轻,便与徳国哲学家叔本华神交、共鸣,人生中多了一抹悲观主义色彩。
天才所以伴随忧郁的原因,就一般来观察,那是因为智慧之灯愈明亮,愈能看透“生存意志”的原形,那时才了解我们竟是这一副可怜相,而兴起悲哀之念。(王国维《生存空虚说》)
他在50岁时,在颐和园鱼藻轩自沉于昆明湖中。有人说他“殉清”,有人说他“殉文化”,有人说是因于“罗振玉之恩怨”,有人说他追求“独立自由之意志”……。
陈寅恪在他的碑文中言:“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俱往矣!一湾清水,澄澈见底,比“白茫茫大地”还要干净。
他,留下了巨额的精神遗产,被视为“我国近代学术文化界最重要的产物”。他的巅峰之作《人间词话》,他的治学“三种境界”,谁人不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他是王国维(1877 -1927年)。
王国维出身于浙江海宁的书香之家。他读过八股文,参加过科举,但屡试不中,为生计做了年轻的私塾先生。“戊戌”新风吹来,他放弃科举,在1898年正月,来到了大都市——上海。
这一年,他21岁,风华正茂的年纪。
他在《时务报》找到了一份书记兼校对的工作,以维持生计。不久,经人介绍又利用业余时间到了罗振玉所办东文学社干杂务。他勤快、好学、文化底蕴很深,受到罗振玉的赏识,得到了在东文学社半工半读的机会。
然而,没几个月,王国维病了——腿病,越来越重。挨到1898年7月(农历六月),站都站不起来了,不得已王国维从上海回到海宁家里治病。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日记》7月18日载:“静(王国维)沪回,人极狼狈腿病,竟不得起立。”
他的病情如何,我们可以从往来信件中一探究竟:
弟患足疾甚剧,至寸步不能行动。
——1898年7月《致许家惺》
贱恙仍不见松,寸步不能行走,医者或云风湿,或云虚弱,几于无所适从。拟俟天稍得雨,河水可通,或至省城大英医院医治,大约不能骤愈,甚恨。
——1898年7月25日,《致汪诒年》/《王国维书信日记》页21页
此间新延一医诊治,据云系鹤膝风,因三阴之气不足,风邪乘之,乃虚劳之报。原据云连针灸七次(五日一针)。当可能行,现两腿渐瘦,所云鹤膝风似为不谬,颇为焦虑。
——1898年7月31日,《致汪康年、汪论年》22页
贱恙近延一医针灸,据云系鹤膝风,知念附闻。
——1898年8月2日,《致许家惺》/《王国维书信日记》)
贱恙稍愈,近又患感冒,今已稍痊。
——1898年8月中下旬,《致许家惺》15页
贱恙针灸后,十分中略愈五分。据医者云,尚须针灸三四次,现在室中已能扶持而行也。……贱恙欲得全愈,须在八九月间,颇焦闷也。
——1898年9月2日,《致汪诒年》/《王国维书信日记》页21页
弟足力尚弱,约能行半里许,且上下楼梯颇嫌不便。……明日天晴,或能走晤。
——1898年9月下旬,《致许家惺》17页
刻走访,适兄公出,甚怅。
——1898年9月下旬,《致许家惺》17页
我们看到的信息是,他得了一种叫“鹤膝风”的病,7月底开始用针灸治疗,一个月后“室中已能扶持而行”,又过了不到一个月就能“行半里许”,只是下楼梯还有所不便。再后来,就可以正常出门访客了。
到了11月,王国维的腿疾应该是痊愈了。11月29日,他再次离开海宁,来到了上海。哪个中医、针刺的哪些穴位、有没有同时喝汤药,都不得而知了。我们确切知道的是,中医治好了他严重的腿疾——鹤膝风。
鹤膝风
中医病名。又名膝游风、游膝风、鹤节、膝眼风、膝疡、鼓槌风等,属于“痹证”。因病后膝关节肿大,股胫变细,形如鹤膝,故名。常因经络气血亏虚、风邪外袭,阴寒凝而成。王国维的病因,应该和先天体虚有关:足三阴经虚弱,风邪乘虚而入,久注骨中而发病。病初多见形寒发热,膝部肿,步履不便,疼痛; 继之患处红肿焮热,或色白漫肿,日久关节腔内积液肿胀,股胫变细,溃后脓出如浆,或流黏性黄液,愈合缓慢。
一般情况下,中医内治法多是先养其气血,使肌肉滋荣;温补肝(主筋)肾(主骨),或兼暖脾(主肉)为治,强壮筋、骨、肉;在这些基础上,再解决膝部的问题。鹤膝风,在中早期未溃时,也可以配合用针、灸和外敷的方法治疗,效果很不错。
中医治疗鹤膝风,最有名的方剂是——阳和汤。对于疼痛剧烈的,我个人的经验是加附子。麻黄、附子这两味药配伍起来,温阳特别好使。
王国维用针灸治疗,是在“两腿渐瘦”,还没有到溃脓的时候。即使是这样,治疗起来并不容易——4个月的时间治愈,已经很了不得了。
1901年,24的王国维在罗振玉的支持下去了日本留学。然而,这一次,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便放弃了留学生活,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由东京返回上海,五月返家海宁家中。这此,是“脚气病作”,也是不得已。据生平年谱,在1919年秋,他的脚气病又发作过一次。这两次,治疗情况不详。此次的脚气病与之前的鹤膝风有没有关系呢?我个人认为,是相关的,因为气血虚、肝肾不足的体质难以在4个月时间彻底改变。但是,后来就没有看到关于他腿病的载述了。1925年后,他站到了清华国学院的讲台上,腿疾当是无大碍了。
后记:
潘海军在《论王国维与金圣叹批评观的互通性》提到王国维经历的生老病死的悲凉体验:
王国维四岁丧母,三十丧父,次年丧妻;三十四岁时,长女明珠夭亡:四十五岁时,四女通明离世;四十七岁时,五女端明殇;五十岁时,也即他自沉昆明湖那一年(1926年),最喜爱的长子潜明病卒。
还有,48岁时(1924年),王国维的两个孙女、王潜明的两个女儿也都不幸夭折。
生老病死,谁都躲不过。但这样的“悲苦”经历,得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不禁要问,这些事件中,医学何为?得承认,医学不是救世主,本就有治不了得病。但是,据说王潜明患的是伤寒,在“中西两医并误”之后,不治而终。着实令人唏嘘!
前文目录:
吆喝科学化,喝过桑枝酒,题了医圣祠,和中医“没缘”的文界大拿
民国天才: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他是国学泰斗、民国先觉,业余中医,却说:我是医学第一
民国两大医疗悬案之一:胡适的病与中医
民国两大医疗悬案之二:鲁迅父亲的病与中医、药引与引经药
参考文献:
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85.
房鑫亮编.王国维书信日记. 杭州:江教育出版社,2015.
刘烜著. 王国维评传.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