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我昨天讲了一位穿越十分成功的老先生-管仲,下面有童鞋留言了,我如果也穿越了,该多好啊,穿越到过去,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好好的大干一场,如果能结识几位绝世美女那就更好了,等等不是所有的穿越者都像玄幻小说中主人公一样开挂逆袭的,我今天就要讲一位不太成功的穿越者,先介绍下这位穿越者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在百科中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文学成就毋庸置疑,主要说的是他官至宰相以后,对当时的政治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我们来看看他的具体改革措施。
1、制置三司条例司
熙宁元年(106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
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大宋的最高金融领导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作用是收集全社会的税收,年初做出财政预算,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金融秩序,和现在的财政部如出一辙,估计只是改了一个符合时代的名字。
2、青苗法
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
实际上就是将政府变为对农民进行贷款的银行。每年青苗不接的时候,农民可以向政府贷款给,等到收获之后,再行归还。并且贷款利息要低于地主商人的放贷利息。这分明就是今天的“扶农贷款”吗!
3、市易法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
建立了宋朝山寨版的收储制度,政府设立市易司,筹集一定资本金,物价低廉时,由政府购入;等到物价上涨,再行售出。通过贵卖、贱买、对市场商品进行市场调控,并实现资本增殖,实际上就是使政府具有了现代中央银行兼物价局的职能。
4、保甲法
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看到这里我猜王老先生一定在红旗下长大的,因为中国军队预备役的做法,完美被采用了,避免了大量军队人员的开销,维持国家的现有战斗力,提升了国家的战争动员潜力。
还有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等等一系列法规,以上的法规都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都是标准的“经济法”。其中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的方法在前朝有一定程度的涉列,即通过土地核查和劳役整理来增加税收。但是,青苗法、市易法则在整个古代社会都是极其罕见的。借助今天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让政府进入市场,通过一系列经济干预政策,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从而增加社会财富。这样就是王安石所说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在一千多年前的农业社会,王安石的这一思想无疑是非常超前的,其中涉及的经济学知识远超过同时期的所有人,大量引用了现代的经济理念、山寨了一些办法条例,其中涉及的经济学知识远超过同时期的所有人,而且 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说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等等。这一看就是一个现代在宅男的形象,最后,大家都知道王安石变法失败了,问题在于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节,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王安石是一名宅男,穿越到宋朝,运用自己的超前经济学记忆,进行了化时代改革,因为步子迈的太大了而且没有相应的实际经验,导致改革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