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三十九)谢道韫
魏晋时期的男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显得阳刚之气不足,阴柔之风盛行。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美男子,虽然版本各异,但是都至少有两个是魏晋时期的(潘安和卫玠)。然而这两位美男子却除了“美”一无是处,卫玠甚至能被女人活活看死,也算是个人才。
阳既衰,阴便盛。魏晋时期的女子,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千金,就显得相当有魄力了。而其中的翘楚,就是谢家的谢道韫。
谢道韫是谢奕的女儿,谢玄的妹妹,谢安的侄女。身为陈郡谢氏的大小姐,谢道韫不仅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并且还可以和兄弟们一起接受教育。而她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充分证明了一点——只要给予足够的教育,女孩儿并不逊于男孩儿,甚至比男孩更优秀。
谢家的子侄,有一个非常风雅的名字——芝兰玉树。这些青年才俊们早早地就在谢安的影响之下在一起吟哦讽诵,也常聚在一起谈玄论道。有一次围炉夜话的时候,谢安给孩子们出了一个上句,让他们对下句:大雪飘飘何所似?
谢安的另一个侄子谢朗抓耳捞腮,想了半天,憋出来七个字: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的眉头当时就挂住了:本来大雪飘飘,很美丽很飘逸的事情,被这个秃小子比成盐巴,立刻就变得俗不可耐了。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品评谢朗,就立刻被谢道韫的回答打动得喜笑颜开了——“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雪飘飘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句诗的意境,怎么品评都不过分。如果硬要来凑一凑的话,我只能想到一千五百年后一位英国诗人的名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说实话,在那个男子都未必能认得出多少字的年代,谢道韫的文化水平已经到了这种出口成章的地步,实在是地地道道的大家闺秀,不可多得。因此,在择婿的问题上,谢道韫也就显得相当特立独行了。
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谢安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按理说身为琅琊王氏的公子,王凝之怎么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谢道韫却怎么也看不上这个王公子。在回娘家的时候,悒悒不乐的她对叔叔说了这样一番话:
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阿大、中郎指的是谢安、谢万,封、胡、羯、末则说的是谢玄等人。虽然兄弟们的文学水平大多可能还比不上谢道韫,在她看来至少还过得去;但是这位王郎王公子,谢道韫却怎么看怎么别扭,因为这个王公子太木讷了。
说起来,王家的人似乎都有些木讷,这个咱们之前也曾经提到过。王羲之那一辈还好一点,到了王献之、王凝之这一代,个顶个的中看不中用。而谢道韫最看不惯王凝之的一点还不在于此,而是此君除了整日谈玄论道,啥也不会。相比于娘家的芝兰玉树们,谢道韫也就很难心平气和了。
不过谢道韫气归气,却还不至于主动休掉自己的丈夫。而这桩地道的政治婚姻,也注定了是个悲剧性的结局。只不过悲剧的根源并不在谢道韫,而在王凝之。
按惯例,尽管王凝之毫无施政才能,却依然被任命为会稽内史(相当于会稽市长)。而这位公子爷运气不好,碰到了孙恩卢循之乱。面对从海岛登陆的敌人,王凝之既没有调兵遣将,也没有坚壁清野,甚至连向朝廷求援都没有。他干了一件让所有人几乎都跌破眼镜的事情——求仙。
身为一郡国之守,王凝之压根不管在案牍上越堆越高的战报和公文,一脑袋扎进香堂去求仙拜神,请求各路神仙来保佑。手下的将领请求出战,王凝之翻了翻白眼:“我已经请了好几位道家大仙,借了好几万鬼兵分守各路险要隘口,敌人根本进不来,放心吧!”
也不知道是王凝之法力有限,还是同属道家弟子的孙恩把他的鬼兵给破了,反正没几天孙恩的人马就已经开到城下了。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王凝之没主意了,赶紧让手下人出城抵挡。结果仗还没打完,这位王内史就脚底抹油想跑,被孙恩追上去一刀砍掉了事。
说实在的,王凝之不仅打仗治民不行,连家都不顾,具体的表现就是他跑路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跑的,把老婆孩子全丢在会稽了。会稽陷落以后,贼兵追到王府,还杀掉了在门口想要阻拦的王凝之的几个儿子,似乎是要有把王家满门包圆的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妇人的身影闪过。她手持利刃,先后击毙数人后挺身站在家门口,只不过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她还是被人多势众的孙恩军俘虏,扭送到大头领孙恩那里。
不用说,此女正是此时已经三世同堂的谢道韫。一天以内先后失去丈夫的儿子的她此时满含着哀恸,将悲痛化为力量,为保卫一家老小拼尽了最后一丝气力。当孙恩准备杀掉此时家中最后一个男丁、外孙刘涛的时候,她怒目而视道:“王家满门已经快被你们杀完了,为什么还要加害其他人?如果你要杀我外孙子,就先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
孙恩虽然残暴,倒也不是不讲道理,把这对祖孙一起放回了家,继续居住在王府里。直到孙恩撤出会稽,也再也没过来骚扰过谢道韫。
谢道韫的故事,我们基本也就讲到这儿了。作为陈郡谢家的大小姐,她的胆略和勇气都值得称道;但是嫁给王凝之这样的榆木疙瘩,也实在是她的不幸。而谢道韫和王凝之的命运,又恰似当时的东晋的国运——
尽管东晋不乏有勇有谋的文臣武将,但朝廷却没有能力好好任用他们。而这些心怀韬略的大臣,甚至都不是朝廷官员的主流;对于此时的东晋来说,只有混日子的王凝之们,才是官员的大流。毕竟,世家大族才是当时政府官员的主要组成部分。
士族不可靠,那么皇族呢?这个尝试,在四世纪初晋朝曾尝试过一次,结果是五胡乱华;而在四世纪末,晋朝又尝试了一次宗室王爷干政,结果又将是如何呢?
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