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王十朋,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擢进士第一,堂堂状元。来泉州当过“市长”,待了1年又8个月,却写了240多首诗。
请客吃饭来一首,天气不好来一首,劝农民干活来一首……换到现代,应该是个freestyle高手吧。
他夸赞泉州“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也夸刺桐花“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同样的泉州人也没将这位久远的老友忘记。
这次我们在他的诗词里探寻一个答案,为什么一个人在泉州仅仅待了1年又8个月,泉州人惦记了他800多年。
请客吃饭都要赋诗一首
王十朋的官运不是特别好,他当过多个地方的“市长”。1168年,王十朋的“公务员生涯”进入第十一个年头,从浙江“平调”到泉州。
坐着一条船,从温州永嘉出发,沿着海道到泉州,关于旅途的见闻,他当然也要写一写。他说:“鹘舟如击,马橄如驱。船龙天骄,桥兽睢盱。堰限江河。津通浚输。航瓯舶闽,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后来这段关于当时舟船出行的记载,成为文化、交通史的见证。
一到任,王十朋干了件事情——请客。这饭不是白吃的,他召集泉州七个县的一把手在州治聚饮议事,写了一首《宴七县宰》,告诫领导干部们,对老百姓要有同情之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今日的酒是为老百姓倒的!
很多事情都被他写成了诗。比如农耕时节,王十朋劝农务农,和民众一起吃饭,写出了七绝《出郊劝农》共有四首。
大旱年节主持祈雨,他宣读《韩魏公祠祈雨文》。为泉州一带的大风担忧时,他写了《记风》二十韵。“泉南固多风,兹风大为最……方忧西畴禾,未问南海贝。”觉得大风会摧毁禾苗,琶出海贸易的船舶受到影响。
当时泉州的科举考试场所文庙前容易积水,王十朋拿出自己的工资,发动大家建设贡院。在上梁仪式,他写下心愿:“清源人物从今盛,孝子忠臣满圣朝”。
后来贡院竣工,张灯结彩,王十朋在这里举行宴会,亲自为学子饯行,送他们上京考试。他也写道“银花初合万枝火,金榜已含千佛光”。
简直是“事事我来赋诗一首”。这些诗后来都成了透露他经历的一扇小窗口,呈现给了后人知。
东湖与九日山,最是爱去
泉州市政协原文史委专职副主任王眀健曾经循着王十朋当年在泉州的足迹,走了一遍。
经过梳理,王明健发现王十朋最常去两个地方:东湖和九日山。当时这两处都是城外,王十朋上那里祈风、宴饮或送客去了。
在他的诗作中,关于东湖的诗有8首。譬如《东湖》诗:“二公亭插芰荷间,绿盖红妆四面环。若把西湖比西子,东湖自合比东山。”20世纪90年代兴建东湖公园时,就引用了这个典故,建了一处“二公亭”。
提到九日山的诗篇,更是多达25首。王十朋把九日山上的重要景色,逐一赋诗。延福寺、晋朝松、石佛岩、秦君亭、姜相峰……如今在九日山认真寻访,见到“王十朋”这三个字应该不是难事。
王十朋下乡,照例还是要题诗的。诗中提到的泉州“最远的地方”,一处是石狮灵秀山。他登上灵秀山,路过空相院,欣然写了一首七绝《题灵秀峰禅院》。另一处最远的地方,是惠安盘龙山。在盘龙山寂光寺拜谒并夜宿,写了一首七绝《宿寂光院》:“青山环绕如盘谷,中有幽清佛子家。人昔共来今不见,数行老泪湿烟霞。”
王十朋在市区办公地点在今威远楼前面,距如今的南俊路承天寺不远。当时,王十朋与潜老禅师关系很好,提炼出寺内的10个景观,写成《承天寺十奇诗》。后来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特别撰写了这些诗文。泉州市博物馆收藏了碑刻拓片,而承天寺碑廊也曾复制了张瑞图的真迹。
或许是受偶像蔡襄写《荔枝谱》的影响,王十朋至少写了8首关于荔枝的诗。偏偏却又对泉州盛产的龙眼兴趣寥寥,他说龙眼“味比荔枝真是奴”。他的率性与天真,在诗词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泉人岂思我?我意自思泉”
王明健还与陈鹏鹏合著过《寻访王十朋在泉州的足迹》,近3万字深刻注解了王十朋的众多足迹。
据清道光版《晋江县志》卷之七十一《金石志》记载,清源山半岭岩有一方王十朋写的“泉南佛国”石刻。1995年1月内部出版的《双髻仙山志》卷四记载,双髻山下隘门峭壁上,有王十朋书“佛国”、蔡希秋立的石刻。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晋江东石南天寺,西北侧山坡岩石上,“泉南佛国”四字,每个字高度达到1.7米,也是王十朋所写。从这里走出去,这四个字还深深影响了日本的佛教界。
泉州市区地方志学会许月才说,在现在的临漳门外的泉郡接官亭,有正中门对联“宋王梅溪庶政浮桥易石州称贤太守”“明李相国微时会友论文世说接官亭”。将王十朋与李廷机两位名人的事迹点出。
许月才还说,王十朋为浮桥与石笋均有留下文章。王十朋刚到泉州时,石笋桥已经在建,但尚未完工。按理说一项大工程,领导应该不时来视察一下的,可是他却第二年才到现场。
当然是手头事务繁忙的缘故,不过竣工后王十朋亲自撰写《石笋桥碑记》,其中内容包含的七言古体诗就有44句,共308字。和其他的诗歌比起来,真是洋洋洒洒的一篇长文了。
王十朋与石桥倡建者之一的梁克家,二人是前后诞生的状元。文中对梁克家,对友人陈孝则的情感也蕴含其中。据说到石笋桥观看并撰文之后,短短3个月后,王十朋就被就地免职,返回浙江。
王明健跟我们讲起,据说王十朋要离开泉州时,百姓百般挽留,甚至为了让他多逗留一阵,故意破坏了一条桥。后来这桥就叫梅溪桥,因王十朋号“梅溪”。
泉州还有另一处以梅溪命名的史迹,东街曾有一座“梅溪祠”,后名“王忠文祠”,是王十朋逝世后,泉州士民悼念建祠,以志纪念的。如今祠堂已不存。
你大概不会想到以“梅溪”来命名的,可不止在泉州。王十朋来到泉州前,曾任夔州知府。那里有唐代大诗人笔下著名的白帝城。当地人也用“梅溪”命名了一条河流。
滔滔水流不断,人们的思念不止。王十朋离开泉州时,曾留下“泉人岂思我?我意自思泉”的一声叹息。
800多年后,泉人倒也可以回答他:常思量,自难忘。
□诗人档案:
王十朋(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浙江乐清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擢进士第一(状元)。先后任绍兴府签判、侍御史和出知饶州、夔州、湖州、泉州,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刺桐》
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
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
《石笋桥》
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
世无刚者桥岂成,名与万安同不泯。
END
文/ 月芳
图/ 吕波、部分由王明健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