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首先把目光首先转移到一百年前,日俄大战之后,日本赢了,当时的有个叫东乡平八郎的将领,凭着装备和兵力上都要劣势的日本海军舰队,打败了大名鼎鼎的沙俄海军。可想而知,在各方面都不及对方的情况下,能沟渠的如此神乎其神的战绩,相信那时很少有人能做到,也没有人能有像他这样的勇气敢接手这样的打击人物。由此可见,此人不容小视。
因此,他在战事结束,并回国之后,被日本国内纷纷奉为军神。其中在一次日本高级将领的宴会上,就有人问平八郎为什么这么厉害等等之类的问题,而他并没有说话及做出任何肢体方面的回应,而面对宴会之上来自各方、各界人士的众多赞叹,平八郎只是十分高冷的拿出自己的一个腰牌,以示众人,只见上面刻着几个字,大概意思就是一生跪拜只服阳明,这一举动不经意间就想让人进一步深入了解他。
这个东乡平八郎所佩服的人就是这个阳明,而这个阳明就是明朝时十分有名的王守仁。王守仁,世人后来都称他为阳明先生,也被称之为王阳明,那个被日本人奉为“军神”的东乡平八郎,所崇拜的就是他,而他那时也认为是王守仁帮助他,才有后来在海上以少胜多的局面出现。这个王守仁其实在明朝的历史中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也是一个充满了各种传奇光辉的人物。他出生在一个南方的官宦世家,他的父亲中过状元,曾在朝堂中担任过不是很显赫的官职,但是也受到过孝宗皇帝的重用。
王阳明小时候的思想就很不一般,这在其小时候就凸显了出来,当时的官宦世家们出身的子弟,都被要求刻苦读书,王阳明当然也不例外。不然他也不会在后来的成绩中如此突出,而当问到为何而读书之时,其他的子弟都说要考取功名,入仕为官,光耀家门,但是问到王守仁的时候,他虽然没有像周总理那样回答,但是王守仁却说读书是为了当圣人。什么是圣人,就是像孔子和孟子那样的人,,王守仁的父亲一听,废话也不多说,直接一个耳光过去——你小子还想当圣人!
而王守仁在后来也入朝为官了,但是同时他离圣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很多人提及王守仁,都会提及他到他平定叛乱这件事,而事实上王守仁的平叛之战在明朝的史书上也是有着浓重的笔墨的。不仅仅只是这一件事让此人能在民间及众人心中永存,因为他的一生注定会被不平凡所充斥,不然这后来之人又怎能会将其一生的故事传为一段佳话。
在正德年间,当时江西的宁王就有些不安分了,他便一直想要像当年的朱棣那般学习,再搞一次“靖难之役”,于是便组织了大量的兵力。于是集结之后从南昌起兵,朝廷因为来不及做任何的防备,便被宁王在朝夕之间拿下安庆,南京也是囊中之物。而就在这个危机的时刻,王阳明临危受旨,而王阳明凭借着自己的独特的军事计谋,平定了这次万分紧急的叛乱,并且活捉了宁王。
而如果没有一段特殊的人生逆境,那么王守仁或许也不过是一名镇压叛乱的武将,而不是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学者。王守仁遇到的最大逆境,就是被贬到蛮荒之城龙场的那段时间了。龙场此地群山环抱,荆棘丛生,蛇虫横行,而且当地的民众大多都是土著。王阳明从风光的京城移居到这蛮荒之城,人生地疏,语言还不通,他那是就像是从天堂坠入了地狱一般。
王守仁在栖身于草棚,内心固然有无限的凄凉,但是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他知道现状是无法改变的,还不如每日打坐,思考人生。王守仁自幼熟读圣贤经典,书中所说“格物致知”,反正王守仁每天都很闲,于是便开始时刻盯着一根竹子,他想按照圣贤所说,从竹子中“格”出一些知识。但是他什么都没有“格”出来,反倒是病了一场,但是也正是这次经历,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其中他总结出来一个观点,也是后人最为熟悉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行知合一”,日后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是深受他的影响而改名的。而他的“心学”在很大程度上,都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哲学,这其中有着不一般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