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即小街巷,过去的北京城就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都留出通道,从而形成了胡同。胡同深处就是家。从这里走出去的游子忘不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也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
有学者认为,胡同是从“忽洞格”——井转变过来的,“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再从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有以下几种:以宫坛寺庙命名;以衙署、官府机构命名;以花草鱼虫命名;以云雨星空命名;以工地工场命名;以府第、人名命名;以集市贸易命名等等。但是,为数最多的,是以井命名,光“井儿胡同”曾经就有过十个;加上大井、小井、东西南北前后井、干井、湿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个。这说明,胡同与井是密切相关的。
北京的胡同一般不集中,也不通车,因此最佳游览方式就是骑行。这一次,我们先游了文丞相胡同。
在北京西城区西北部,离南锣鼓巷不远,有一条胡同,全长218米,宽4米,北起大兴胡同,南至府学胡同。
这就是“文丞相胡同”。公元1279年,南宋右丞相文天祥被关押在这里。
1282年,忽必烈亲自来此劝降,请文天祥担任丞相。文天祥说道:“愿赐一死足矣。”
隔日,忽必烈命令处死文天祥。临刑前,文天祥问老百姓哪里是南方,朝南跪拜,告别故国。
传说文天祥英勇就义的那一刻,狂风起,黄沙扬,原本晴朗的天空变成了黑夜。
此后,即使在白天,人们也需要打着灯笼才能看清道路。
张天师道:文丞相英灵不灭,天怒人怨。
忽必烈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忙给文天祥加封官职,又把刑场打扫干净,准备祭祀英灵。天空传来如发怒一般的雷声,文天祥在天之灵也不愿意接受元朝的封号。
于是忽必烈把加封的官职,改成南宋王朝的官职,天空顿时豁然开朗。
后代人仰慕文丞相,1376年,在曾经囚禁他的地方建起了祠堂,以此悼念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自古就有无数为国家而战的人们,他们,用生命捍卫荣誉。
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一直守护。
文字原创:唐500说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中国民俗、民风、古典文学、手工艺品......
我们等你来。
微信号:tang500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