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害人是门技术活:北宋宰相王钦若靠害人登上高位
文/晏建怀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凡经常得到提拔的人,总有一定的原因,或做人通达,或才能出众,或祖上积德朝中有人,或钱送得多马屁拍得好。还有一种人,不靠能力靠技术,不靠做人靠害人,打破常规,剑走偏锋,往往也能出奇制胜,步步登高。宋真宗时期的王钦若,就是这样一个人。
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今江西新余市人),进士出身,是饱读儒家经典,遍习孔孟之道的读书人。不过,对于他来说,读书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是出人头地,升官发财。
王钦若是怎样进入皇帝宋真宗视野的呢?他中进士不久,即被朝廷任命为太常丞、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财政部门)。一天,度支判官毋滨古对他说:“自五代至今,天下百姓拖欠的赋税屡清不了,尽管朝廷不断催缴,但百姓太贫困,无力偿还,我准备请求皇上免去这些旧欠。”王钦若一听,觉得这是个邀功的好机会,便背着毋滨古,连夜核算好这笔欠税的总额,第二天,一纸奏章呈给了宋真宗。宋真宗阅后大惊,问道:“这种大事难道先帝都不知道吗?”王钦若回答:“先帝当然知道,但他有意把这个问题留给您解决,让您收取人心啊。”宋真宗大喜,当即大减欠税,大释囚犯,百姓顿时一片颂圣之声。这个建议使宋真宗非常满意,不久即任命王钦若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把他纳入了核心决策层。
如果说这次取巧让宋真宗对他刮目相看,那么后来在“东封西祀”中的投机,便让宋真宗对他宠信有加了。大凡皇帝,都喜欢“折腾”,通过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节庆典礼来“折腾”,通过铺张浪费的“折腾”来获得唐宗宋祖一样的声誉,以便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宋真宗也是如此,他举行了一场以“东封西祀”为主题的祭祀活动,大张旗鼓地歌功颂德,大吹大擂地搞个人崇拜。不过,宋真宗的“折腾”是以劳民伤财为基础,以满足自己的虚荣为目的,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当然得寻找名一些正言顺的理由。王钦若对宋真的心思洞若观火,于是,在需要“天书”的时候,他设法伪造“天书”,在遭到质疑的时候,他出面做大臣们的思想工作,总之,他为为宋真宗的“折腾”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终于使两次祭祀活动在“山呼万岁”的壮观场面中结束。从此,宋真宗对王钦若更是百般信赖,无以复加。
许多读书人的人生理想是中进士、点翰林、当学士,以辅助皇帝“施仁政而王天下”。但对于王钦若来说,有职无权的虚职他根本不放在眼里,皇帝的百般信赖,也不足以让他感到称心,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当上既有人权又有财权、既有虚名又得实惠的宰相。他清楚的知道,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只有主动出击,主动创造机会,才能美梦成真。于是,他开始害人。
王旦任宰相的时候,翰林学士李宗谔风流儒雅,才名远播,王旦有意举荐他出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当时,王钦若是资政殿学士,不过,学士毕竟不能与副宰相的权位相比,实惠少多了,所以,他很揪心。事前,王旦征求他的意见,他当面大表赞许,背地里却对宋真宗说:“李宗谔曾欠王旦三千缗钱(相当于三千两银子),如今王旦拟推荐李宗谔任参政,不过是为了索要欠款而已。”宋代有个规矩,凡参知政事任命之时,皇帝都会给予三千缗钱的赏金,而李宗谔也的确曾经向王旦借了三千缗钱。于是,当王旦向宋真宗举荐李宗谔时,宗真宗果然面露愠色,坚决不同意。
郭皇后病逝,宋真宗想立自己宠幸的刘美人为皇后。参知政事赵安仁认为刘美人出身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希望宋真宗册立沈德妃为皇后,因为沈德妃是已故宰相沈伦的孙女,出身高贵。宋真宗听后老大不高兴,好在赵安仁一贯以正直著称士林,宋真宗忍了,没有追究。王钦若早就有意排挤赵安仁,他暗暗记住了这件事。一次,宋真宗与他闲聊当今大臣间谁最有德望时,王钦若毫不犹豫地说:“没人比得上赵安仁,他当年为沈伦慧眼相识,至今念念不忘,时刻寻找机会报答。”宋真一听,原来如此!第二天,他就让赵安仁告老还乡了,“明日,安仁遂致政”(司马光《涑水纪闻》)。不久,王钦若成了参知政事。
王钦若就是这样,他要么不惦记你,只要他惦记你,你就位子难保,无处可逃。
景德元年(1004),契丹20万大军南侵,与宋朝军队展开大规模战争,在宰相寇准的极力主张下,宋真宗亲征,在澶州与契丹军队交锋,并取得胜利,两国最终签订了停战协定——《澶渊之盟》,此后,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国内也日渐繁荣,对此,冠准颇为自得。
某日,朝会结束后,寇准先行离开,宋真宗用非常欣赏的目光,目送他渐渐远去。王钦若不失时机地对宋真宗说:“陛下这么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功于江山社稷吗?”宋真宗说:“当然。”王钦若满脸不解地说:“澶渊之战,陛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为什么?”宋真宗不解道:“怎么这样说?”王钦若说:“城下之盟,《春秋》上都认为那是耻辱。《澶渊之盟》是典型的城下之盟啊。以您这泱泱大国君主的尊贵身份,与夷狄小国签定了屈辱盟约,世上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耻辱的事吗?”
宋真宗边听边琢磨,有些不高兴。王钦若接着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徒快输光的时候,往往会倾囊而出,称为孤注。您,就是寇准手里的孤注,他把您作为最后的赌注,孤注一掷,无异于置您于最危险的境地。”从此,宋真宗对冠准日渐疏远,第二年,又把他调去陕州(今河南陕县)任知州,降职外放了。后来,王钦若果然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宰相。
据宋代李昌龄《乐善录》说:“王冀公(钦若)性阴险而权谲,巧于害人”,一个“巧”字,把王钦若作为一个官僚的行状勾勒得活灵活现。王钦若这种品质低劣的人,在对官员道德要求近乎完美的宋朝,不但没有掉队,反而连连提拔,青云直上,这说明王钦若的确有过人之处,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善于害人、巧于害人、人不知鬼不觉地害人,踩着同志的肩膀向上爬,使皇帝身边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降级的降级,罢官的罢官,最后,宰相的位子自然就是他的了。
可见,害人还是一门“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