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姓名:王世贞
性别:男
民族:汉族
血型:无考
学历:嘉靖二十年进士
籍贯:江苏太仓
别号/外号: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
职业: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官方评价:“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明史.王世贞传》)
主要事迹:独主大明文坛二十年,《金瓶梅》作者?
一、名门“高富帅”
王世贞出生在江南望族太仓王氏,是典型的“高富帅”,他的祖父王倬曾任南京兵部右侍郎,为弘治正德年间名臣。他的父亲王忬,曾任职总督蓟辽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为嘉靖年间名臣。
王世贞聪颖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年十九进士及第,之后任职刑部, 与李攀龙结识, 创始文社。
至嘉靖中期 ,以他们为首的后七子在文坛举起复古的大旗, 声势赫然, 为众人所瞩目。
而李攀龙早卒 ,王世贞成为后七子复古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的诗文集接近四百卷, 四库馆臣评日“ 考自古文集之富, 未有过于世贞者” 。
王世贞为文章大家 ,又精于吏事, 历仕嘉靖 、隆庆、万历三朝。宦海浮沉 , 一生仕途虽不顺利 , 依然累官南京刑部尚书, 即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二品大臣。
(世贞)“生而美姿观, 风采玉立, 与客人谈笑, 觉温秀之气溢于眉 目间” , “ 奖护后进, 衣食寒士, 倦倦如若已出”, 尤其不附权贵, 重气节, 为士大夫敬仰。王世贞不肯屈节结交奸相严嵩而受构陷, 罹遭家难;后张居正掌权, 王世贞依然不肯亲附。
万历四年(1576), 王世贞在郧阳任上 , “秋 ,有旨除南京大理寺卿, 以八月解节归, 未之任, 为南京给事杨节论劾, 得旨回籍听候别 用。 自是栖息弁山园, 身虽退而名益重矣”。
二、仕宦生涯
嘉靖二十六年(1547)王世贞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世贞恃才傲物,数积忤于权相严嵩子世蕃。
三、父亲惨死
如此显赫的家族,父祖都曾任职高官,王世贞的人生似乎应该一帆顺风的吧!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三十四岁的王世贞遇到人生第一次严重危机。他的父亲王忬得罪内阁首辅严嵩,下狱论死,王世贞解官奔赴京师与其弟王世懋每天在严嵩门外自罚,请求宽免。权相严嵩不为所动,最终王忬还是被处死。
四、平反父冤
隆庆元年(1567)讼父冤,得平反,被荐以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万历二年(1574)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数奏陈屯田、戍守、兵食事宜,咸切大计。因忤权相张居正罢官。后起为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后,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二十一年卒于家,赠太子少保。
五、独主文坛
李攀龙去世之后,王世贞独主文坛二十年(1570-1590年),在隆庆末年到万历前中期,处在人生暮年的王世贞,以文坛前辈的身份领导这一时期的文坛。他的作品不仅有文学方面的,也有史学方面的,可谓多面手。
代表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六、王世贞与《金瓶梅》
关于王世贞的传说中最香艳的一个就是其创作了情色小说《金瓶梅》,对于金瓶梅的作者学术界仍有定性,但是王世贞无疑是《金瓶梅》作者呼声最高的那个,兰陵笑笑生只是一个符号。
七、王世贞交游考
王世贞与严嵩父子、张居正、汪道昆、李时珍、胡应麟、归有光、项元汴、俞允文等当时的名人都有交往或冲突,其中以王世贞与严嵩父子的冲突最为严重,严嵩父子利用特权杀害王世贞的父亲。
1、王世贞与严嵩
王世贞少年得第,为一代才俊,严嵩起初对他较为赏识 ,一直想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集 团。然而 ,王世贞却不为之所 动。这其中除了王世贞不曲媚权贵的个性原因外 ,还有其他原 因。严嵩作为权者 、尊者 、长者 ,又能 “ 礼贤下士” ,王世贞本欲在仕途上有所建树,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太可能公然与严嵩为敌。那么,导致严嵩将王世贞父子视为异端的原因是什么?王世贞父子附和与严嵩为敌的次辅徐阶,是严嵩将他们父子视为异端的主要原因。当时 ,严嵩是江西势力集团的代表 ,而次辅徐阶则是东南吴中势力集团的代表。严、徐之争其实是嘉靖朝江西势力集团与东南势力集团之争。持续数十年,其问互有胜负 ,最终以严嵩失败告终 ,而王世贞之父则是严 、徐之争的牺牲品。
王世贞与严嵩 的积怨主要源于其父的弃 市,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从此王世贞与严嵩父子终于结下解不开的仇恨。
2、王世贞与归有光
归有光是昆山人 , 王世贞是太仓人, 昆山和太仓是邻县, 但王世贞 出生于官宦之家, 他的祖父王倬 、父亲王仔均官至兵部右侍 郎。而归有光祖父、父亲两代都是布衣, 而且归有光整比王世贞大20 岁, 所以年轻时两人不可能有任何交往。
年少得意的世贞 , 二十二岁中进士, 也曾听闻震川先生的文名。
嘉靖三十七年 (1548) , 王世贞 33 岁作《 艺苑卮言》初稿 , 评归有光为“ 归熙甫如秋潦在地 , 有时汪洋, 不则一泻而已。 ”把归有光比喻为无源雨水 , 雨过天晴即一无所有 , 这评价刻薄至极 , 归有光自然有所不满。
3、王世贞与李时珍
万历八年 (1580), 金陵之行失意的李时珍带着千辛万苦完成的《本草纲 目》, 满怀希望地乘船去江苏太仓拜访王世贞。但王世贞当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细读 《本草纲目》 , 因为此时他正忙着另外一件大事, 即昙阳子羽化之事。
李时珍船到太仓直塘镇, 正赶上王世贞的“仙师”昙阳子羽化之日。
昙阳子即王世贞的同乡好友礼部侍郎王锡爵的仲女王焘贞, 幼时许嫁未婚而夫死 , 遂别筑一室居, 诡称与群真相遇, 授以修炼之术。自谓得道 , 广收弟子,并定下万历八年九月为化期。王焘贞羽化之日,围观者达十万人,“拜者 、跪者 、哭而呼师者、称佛号者,不可胜计”。
对于李时珍的来意, 王世贞自然了然于胸。故此戏言: 姑且放下求序之事 ,把《本草纲目》交给贤郎处理, 随仙真一道飞升吧 。
万历十八年(1590)春上元日,王世贞将《本草纲目》的序交与李时珍。
4、王世贞与胡应麟
胡应麟是明代中后期浙东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史学评论家和文献学家, 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藏书家。胡应麟年少成名,交游甚广, 但在所有“雅士”中,最让他折服的就是王世贞。
胡、王交谊的深层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文 学思想相近,王世贞对 胡应麟这位文学后进的学古趣味和创作才 能也是极为欣赏的。胡应麟的诗学理论主要体现在 《 诗薮》一书 中,这是明代后期一部重要的诗学批评著作,被胡震亨誉为 “近代谈诗集大成者 ”。
不过可以看 出,他的诗论明显受到李攀龙 、王世贞复古态度的侵染,尤其是王世贞的 《 艺苑卮言》对它的影响巨大。 他创作《诗薮》的 目的不仅是要对前后七子的的复古思潮进行理论总结 ,并且对七子盲目复古、空疏不学的诗风进行整饬和规范。胡应麟在对 王世贞文学思想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诗学特色。
总之,胡应麟之真心诩戴、“心悦诚服”于王世贞者,是因其淹通之学问一尤其文学复古思想。而王世贞之所以会把衣钵传给交纳最晚的胡应麟,胡应麟之得交王世贞的真正原因是其才华,主要即文学思想方面的声气相同。
5、王世贞与项元汴
王世贞和项元汴名极一时, 家藏书画既多,熏陶日久,加之鉴藏圈成员间的交流,自然精通书画,眼力过人。沈德符即在《万历野 获编》中称王世贞为“大鉴赏”、“大法眼”。
王世贞与项元汴作为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鉴藏大家, 声名显赫, 两人的关系似乎并不那么融洽, 这是因为一方面两人往来时, 不免会凸显自身能力和优势, 而指出对方的缺陷, 甚至贬低或 嘲讽对方的鉴赏眼力, 另一方面, 也可能出于当时地域间的竞争。 当然, 藏 家与藏家 、藏家与书画家间的关系复杂且微妙, 王世贞与项元汴之间的关系亦是当时藏 家间交游情状的一种真实反映。
6、王世贞与张居正
王世贞与张居正虽为同榜进士, 可不曲媚权贵的文人气质及友善王锡爵等原因,使其受到张居正势力打压, 也由此由积极人世转为飘然出世, 因此,张居正对王世贞晚年生活及思想有着较大影响。
王世贞与张居正并无正面冲突, 二人的失和, 除王锡爵等原因外, 也有小人中间作梗。就王世贞本人而言, 其未像对待严嵩那样视张居正为敌。
八、历史地位
王世贞在诗词、文章、戏剧 、史学上皆有建树,他生前的影响不仅在大明,在同时代的朝鲜,他的书深受文人欢迎,是朝鲜使臣出使大明之时,总想方设法搜罗。王世贞的诗文最晚在 1582 年(他去世前八年)就传到朝鲜。尹根寿 1589 年“因赴京之行,而购得《四部稿》 。”
朝鲜文人认为,“王世贞著作繁富,才敏而气俊,能使一世之人流汗走僵”。评价可谓相当高。
朝鲜文人最关注的还是王世贞的诗文,有赞扬,也有批评,主流是赞美。
王世贞的史学成就很高,清朝在修《明史》的时候,有关传记就是以王世贞所作传记为蓝本,加以删节改编而成。